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越王轼蛙

越王轼蛙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载:越王勾践将伐吴,出,见怒蛙,勾践俯凭车轼为敬。从者问故,勾践曰:“吾意者,今蛙虫无知之物,见敌而有怒气,故为之轼。”军士听之,“莫不怀心乐死”。后因以“越王轼蛙”为激励士卒锐气之典。三国 魏曹植《矫志》诗:“越王轼蛙,国以死献。”


【典源】《韩非子·内储说上》:“越王勾践见怒蛙而式之,御者曰:‘何为式?’王曰:‘蛙有气如此,可无为式乎?’士人闻之曰:‘蛙有气,王犹为式,况士人之有勇者乎?’是岁人有自刭死以其头献者。”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勾践) 自谓未能得士之死力,道见蛙张腹而怒,将有战争之气,即为之轼。其士卒有问于王曰:‘君何为敬蛙虫而为之轼?’勾践曰:‘吾思士卒之怒久矣,而未有称吾意者。今蛙虫无知之物,见敌而有怒气,故为之轼。’于是军士闻之,莫不怀心乐死,人致其命。”

【今译】 越王勾践准备兴兵伐吴,认为自己的军队士气不足,还缺乏拼死力战的精神。乘车途中,勾践见一青蛙鼓腹而怒,一副战斗的样子,就抚着车前横木低头表示敬意。身旁的人问,大王为什么向青蛙致敬呢?勾践说,我盼望军队士气高涨已经很久了,但至今还没有令我满意。青蛙不过是一种无知的动物,见到敌人还能鼓腹而怒,所以我要向它致敬。”将士们听到这番话,说:“青蛙怒向敌人,君王尚且表示敬意,更何况无畏杀敌的人呢?”于是莫不拼死效力报国。

【释义】 后以此典指激励将士,士气高昂。

【典形】 蒙勾践礼、怒蛙、亲式鸣蛙、蛙腹能许怒、越王轼蛙、亲式群蛙。

【示例】

〔蒙勾践礼〕 唐·韩愈《答柳州食蛤蟆》:“虽蒙勾践礼,竟不闻报效。”

〔怒蛙〕 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耳静烦喧蚁,魂惊怯怒蛙。”

〔亲式鸣蛙〕 明·徐渭《上督府公生日诗》:“曾先突骑重围里,亲式鸣蛙大道旁。”

〔蛙腹能许怒〕 宋·陈师道 《晚望》:“蝉鸣不余力,蛙腹能许怒。”

〔越王轼蛙〕 三国·曹植《矫志》:“螳螂见叹,齐士轻战,越王轼蛙,国以死献。”


猜你喜欢

  • 龟印

    汉卫宏《汉官旧仪补遗》卷上:“列侯印黄金龟纽,文曰印;丞相、大将军黄金印龟纽,文曰章。”谓雕成龟形印纽的印章。后遂用作官印的通称。唐司空曙《奉和张大夫酬高山人》:“豸冠亲榖弁,龟印识荷衣。”【词语龟印

  • 斗酒只鸡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桥玄传》:“初,曹操微时(未贵显时),人莫知者。尝往候玄,玄见而异焉,谓曰:‘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操常感其知己。及后经过玄墓,辄悽怆致祭。自为其文曰:‘……又承从

  • 更弦易辙

    同“改弦易辙”。《明史.潘埙传》:“今春秋已盛,更弦易辙,此其时也。”并列 更换乐器上的弦,改变车子走的道路。比喻改变从前的行为或做法。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欲以一切苟且之政,补目前罅漏,非

  • 将雏曲

    《宋书.乐志一》:“《凤将雏歌》者,旧曲也。应璩《百一诗》云‘为作《陌上桑》,反言《凤将雏》。’然则《凤将雏》其来久矣,将由讹变以至于此乎?”古曲《凤将雏》是咏凤雏,亦可咏俊杰。后遂用为咏父子相携之典

  • 卧理淮海

    同“卧淮阳”。唐刘禹锡《奉酬湖州崔郎中见寄五韵》:“行当衰暮日,卧理淮海边。”

  • 桑间

    源见“桑间濮上”。指桑间之咏。泛指淫靡之音。秦李斯《谏逐客书》:“郑 卫 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亦指男女幽会之地。明 徐元《八义记.阴陵相会》:“那日桑间相会,谁知此地重逢。

  • 时习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后因以“时习”谓经常温习。唐白居易《省试性习相远近赋》:“是以君子稽古于时习之初,辩惑于成性之所。”【词语时习】   汉语大词典:时习

  • 珠玉照乘

    同“珠乘”。唐元稹《谕宝》诗之一:“珠玉照乘光,冰莹环坐热。”

  • 燃犀照怪

    见“燃犀温峤”。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28:“温峤至牛渚,燃犀照诸灵怪。”

  • 掩口胡卢

    秦.孔鲋《孔丛子.抗志》:“卫君乃胡卢大笑。”胡卢,即喉间的笑声。后因称用手掩住口不出声的笑为“掩口胡卢”。清.薄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