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钱镠射潮

钱镠射潮

源见“射潮”。表示战胜自然的英勇气概。王德钟《题许盥孚西泠访古图》诗:“须臾吸尽江水,可得三千钱镠射潮矢。”


【典源】 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诗自注:“吴越王尝以弓弩射潮头,与海神战,自尔水不近城。”《吴越备史·武肃王》:“ (开平) 四年,……八月始筑捍海塘,王因江涛冲激,命强弩以射潮头,遂定其基。”《十国春秋·武肃王世家下》引《昭勋录》云:“王筑捍海塘,怒潮急湍,版筑不就。乃采山阳之竹,法矢人造为箭三千只,羽以鸿鹭之羽,饰以丹朱,炼刚火之铁为镞,命强弩五百人以射涛头。人用六只,每潮一至,射以一只,射及五只,潮乃退,东趋西陵。”

【今译】 五代时吴越王钱镠(liu)(谥武肃) 作捍海塘,因为江涛冲激,无法筑成。于是钱镠打造三千大箭,命水犀军以五百强弩迎射潮头,迫使潮水后退,不再近城。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气概勇武;或用以咏吴越风物、江潮等。

【典形】 长堤万弩、弩注钱塘、千弩射、钱王羽箭、三千强弩、射潮、射潮弩、水犀弩、犀军放弩、犀弩三千、强弩千雕翎、射潮水、强弩射无吴、射钱塘、潮头万弩、钱王万弩、弩壮射潮、万弩横江、强弩射潮、强弩千。

【示例】

〔长堤万弩〕 金·王渥《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快长堤万弩,平冈千骑,波涛卷,鱼龙夜。”

〔弩注钱塘〕 明 · 张煌言《追往》:“椎飞博浪沙先起,弩注钱塘潮亦停。”

〔千弩射〕 宋·苏轼《与叶淳老等同相视新河》:“君不见元帅府前罗万戟,涛头未顺千弩射。”

〔钱王羽箭〕 清·吴伟业《沁园春·观潮》:“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

〔三千强弩〕 明·徐渭《八月十五映江楼观潮》:“传道吴王度越时,三千强·弩射潮低。”

〔射潮〕 清·钱谦益《西湖杂感》之四:“垂乳尚传天目谶,射潮犹望水犀军。”

〔射潮弩〕 清·潘耒《韩蕲王墓碑歌》:“麾日之戈射潮弩,半壁江山留宋土。”

〔水犀弩〕 清·黄景仁《观潮行》:“答言三千水犀弩,至今犹敢撄其锋。”

〔犀军放弩〕 清·孔尚任《桃花扇》:“铁马嘶风先突塞,犀军放弩早惊潮。”

〔犀弩三千〕 明·高启《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罗平恶鸟啼初起,犀弩三千射潮水。”


猜你喜欢

  • 余勇可贾

    原作“贾余余勇”。贾(gǔ),出卖。余勇可贾,原是形容自己或嘉奖他人勇武的力量多得可以出卖,后来则含讥讽意,比喻不顾条件地态度蛮横。公元前589年,齐顷公先后打败鲁、卫两国。应鲁、卫之请,晋师出兵击齐

  • 翩其反矣

    《诗.小雅.角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朱熹集传:“翩,反貌。弓之为物,张之则内向而来,弛之则外反而去。”本为表示弓的一张一弛的反作用,后用“翩其反矣”借喻文辞意义完全相反。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

  • 猫鼠同眠

    比喻上官糊涂失职,听任下属舞弊为奸。见《新唐书·五行志》的记载。原为“猫鼠同处”,后引伸为“猫鼠同眠”。【出典】:《新唐书》卷34《五行志一》882页:“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

  • 随计

    同“随计吏”。唐陈黯《拜岳言》:“黯自关东,随计来阙下,经华岳。”《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所擢凡千百余人,其中有自晋 天福中随计者。”【词语随计】   汉语大词典:随计

  • 黄公垆

    同“黄公酒垆”。唐李颀《别梁锽》诗:“朝朝饮酒黄公垆,脱帽露顶争叫呼。”宋苏轼《庆源宣义王丈求红带》诗:“不学山 王乘驷马,回头空指黄公垆。”【词语黄公垆】   汉语大词典:黄公垆

  • 忆遂初

    同“赋遂初”。宋徐铉《寄江都路员外》诗:“县斋晓闭多移病,南亩秋荒忆遂初。”

  • 斗胆

    源见“胆大如斗”。形容胆气豪壮。南朝梁简文帝《七励》:“至如牵钩壮气,斗胆豪心……标威于雁门之境,振旅于龙突之乡。”亦作谦词,有大胆冒犯之意。元 张国宾《合汗衫》一折:“小人斗胆,敢问老爹奶奶一个名姓

  • 召伯树

    同“召公棠”。前蜀贯休《上卢使君》诗:“大惠虫鸟全,至严龙虎畏。可怜召伯树,婆娑不胜翠。”【词语召伯树】   汉语大词典:召伯树

  • 章台街

    同“章台路”。唐李商隐《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之一:“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

  • 听法神龙

    源见“龙听法”。形容寺中得道高僧善讲经说法,吸引众生。元张可久《折桂令.游金山寺》曲:“有听法神龙,渡水胡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