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青牛度关

青牛度关

指老子骑着青牛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后以此典指有道之人隐遁;或指有道之人降临,祥瑞来临。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丹),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之史官,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研究道德之学问,他的学说主旨是隐秘而不求名。老子在周朝都城(镐京,今陕西长安县韦曲公社西北)住了很久,看到周朝衰败了,于是就离开了都城。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说:“您就要隐居了,请您勉为其难,为我写本书吧!”当时老子就写了一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道德的内容,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此典又作“伺关”、“青牛紫气”、“真气临关”、“关路紫烟”、“东来紫气”、“关门令尹”、“度关老子”、“函谷骑牛”、“紫氛”、“函关气”、“西去青牛”、“紫气”。

【出典】:

史记》卷63《老子韩非列传》2141页:“老子修道(指天地万物本原,也指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德(遵循“道”办事叫“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周大夫,道家学派人)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索隐》引《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例句】:

北周·庾信《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望气求真隐,伺关待逸民。” 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青牛紫气度灵关,尺索頳鳞去不还。” 唐·王维《贺玄元皇帝见真容表》:“臣闻仙祖行化,真气临关;圣人降生,祥光满室。” 唐·李白《谒老君庙》:“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 唐·杜甫《秋兴》之五:“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唐·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宋·萧豳《题汪水云诗卷》:“归郭令威空化鹤,度关老子偶乘牛。” 元·揭傒斯《余道士抱朴斋》:“久别犹龙叟,青牛已度关。” 明·冯惟敏《点绛唇·李中麓归田》:“我则待鹤背云头,八极周游,函谷骑牛,采石登舟。” 明·徐渭《蒋扶沟公诗》之一:“鼎湖拾鸟号,关门属紫氛。” 明·汤显祖《紫箫记》:“蚤识函关气,空为出岫云。” 清·程先贞《放言戏仿元白》:“东来白马驮三藏,西去青牛著五千。” 清·沈永令《秦中》:“紫气近来东望满,函关何用一丸泥。”


【典源】《史记·老子列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索隐引《列仙传》曰:“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初学记》卷七引《关令内传》曰:“周元极元年,岁在癸丑,冬十有二月二十五日,老子度函谷关。关令尹喜先敕门吏曰:‘若有老翁从东来,乘青牛薄板车,勿听过关。’其日果见老翁乘青牛车求度关,授喜道德经五千。”

【今译】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字伯阳,春秋时楚人,在周任守藏室之史(一作“柱下史”)。老子修习道德之教,学问以自隐无名为本。他长期在周,见周朝衰落,于是离去。老子西行至函谷关,关令尹喜先望见紫气浮关,对守门官吏说:“如果有老翁从东方来,乘坐青牛拉的薄板车,先不要让他过关。”那天果然见老子乘青牛车来过关,关令尹喜说:“先生将隐居,辛苦一下为我著书吧。”老子于是著书上下篇,讲述道德之意五千余字,即道德经。然后度关而去,至流沙之西。

【释义】 后以此典指有道之人隐遁;或用以指有道之人降临或祥瑞来临。

【典形】 伯阳隐、东来紫气、度关老子、关路紫烟、关门令尹、函谷骑牛、函关气、老聃遁、流沙说、青牛度关、青牛紫气、伺关、西去青牛、越流沙、真气临关、柱史牛、紫氛、紫气、伯阳遁、关尹问青牛、青牛君、霞拥函关、青牛真气、青牛老子、紫气关、盼青牛、函谷气、迎紫气。

【示例】

〔伯阳隐〕 魏·阮籍《咏怀》之四十二:“园绮遁南岳,伯阳隐西戎。”

〔东来紫气〕 唐·杜甫《秋兴》 之五:“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度关老子〕 宋·萧豳《题汪水云诗卷》:“归郭令威空化鹤,度关老子偶乘牛。”

〔关路紫烟〕 唐·李白《谒老君庙》:“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

〔关门令尹〕 唐·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函谷骑牛〕 明·冯惟敏《点绛唇·李中麓归田》:“我则待鹤背云头,八极周游,函谷骑牛,采石登舟。”

〔函关气〕 明 ·汤显祖《紫箫记》:“蚤识函关气,空为出岫云。”

〔老聃遁〕 唐·柳宗元《梦归赋》:“老聃遁而适戎,指淳茫以纵步。”

〔流沙说〕 唐· 李群玉 《别尹炼师》:“若非函关令,谁驻流沙说。”

〔青牛度关〕 元·揭傒斯《余道士抱朴斋》:“久别犹龙叟,青牛已度关。”

〔青牛紫气〕 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青牛紫气度灵关,尺素頳鳞去不还。”

〔伺关〕 北周·庾信《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望气求真隐,伺关待逸民。”

〔西去青牛〕 清·程先贞《放言戏仿元白》:“东来白马驮三藏,西去青牛著五千。”

〔越流沙〕 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之二:“白马东来更达摩,青牛西去越流沙。”

〔真气临关〕 唐·王维《贺玄元皇帝见真容表》:“臣闻仙祖行化,真气临关; 圣人降生,祥光满室。”

〔柱史牛〕 清·程先贞《送赵君平赴武昌》:“白衣争识山人马,紫气尝随柱史牛。”

〔紫氛〕 明·徐渭《蒋扶沟公诗》之一:“鼎湖拾乌号,关门属紫氛。”

〔紫气〕 清·沈永令《秦中》:“紫气近来东望满,函关何用一丸泥。”


猜你喜欢

  • 临春阁上魂

    《南史.后妃下.张贵妃传》:“至德二年,乃于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后主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南朝陈后主为声色娱乐,大兴土木,修建三阁,名临春、结绮、望仙

  • 闻道犹迷

    虽然听了最好的道理,还是执迷不悟。《后汉书.窦融传》:“失路不反,闻道犹迷。”反:通“返”。唐代李贤注:“《淮南子》曰:通于道者如车轴,不运于己而与毂致数千里;不通于道者若迷惑,告以东西南北,然犹复迷

  • 苜蓿自甘

    源见“苜蓿盘”。谓甘于过清贫生活。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中:“海盐 翁学训 严之,寿昌人。为人严正,而接士宽厚,官贫斋冷,苜蓿自甘,未尝与寒生计束修已上。”

  • 黄鸟悲诗

    源见“秦穆杀三良”。指哀悼三良惨遭残害的《诗.秦风.黄鸟》篇。汉王粲《咏史》诗:“《黄鸟》作悲诗,至今声不亏。”

  • 执咎

    《诗.小雅.小旻》:“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郑玄笺:“谋事者众,讻讻满庭,而无敢决当是非,事若不成,谁云己当其咎责者。言小人争知而让过。”后以“执咎”称敢于建言,不怕任过。唐白居易《使百职修皇纲振策

  • 大手

    同“大手笔”。唐僧鸾《赠李粲秀才》诗:“飒风驱雷暂不停,始向场中称大手。”明沈德符《野獲编.杂剧》:“北杂剧已为金 元大手擅胜场,今人不复能措手。”【词语大手】   汉语大词典:大手

  • 题诗刻烛

    源见“击钵催诗”。指比试限时成诗。宋韩元吉《念奴娇.次陆务观见贻念奴娇韵》词:“春水移船花似雾,醉里题诗刻烛。”

  • 郢中唱

    同“郢中曲”。唐张九龄《九月九日登龙山》诗:“且泛篱下菊,还聆郢中唱。”【词语郢中唱】   汉语大词典:郢中唱

  • 三薰三沐

    参见:三衅三沐①见“三衅三浴”。宋·陆游《与李运使启》:“一琴一龟,预想铃斋之净;~,尚陪药市之游。”②并列 比喻栽培、提携。清·黄宗羲《与李郡侯书》:“收回成命,使羲得修身俟死,此即老公祖之~也。”

  • 新婚燕尔

    源见“燕尔新婚”。极言新婚欢乐。元 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寄金莺儿》曲:“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尔。”见“燕尔新婚”。蔡东藩《五代史演义》2回:“温正 ~,不愿出师,但即为伪命所迫,没奈何备了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