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井》:“井谷射鲋。”孔颖达疏:“子夏传曰:井下虾䗫呼为鲋鱼也。”井底为井蛙蛰伏的窟穴,故用以代称井。唐黄滔《景阳井赋》:“盖悲鲋蛰之穴,不是龙潜之地。”【词语鲋蛰之穴】 成语:鲋蛰之穴汉语大词
《孔子家语》卷九七十二弟子解:“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齐尝聘欲以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参后母遇之无恩,
同“醉倒山公”。宋周邦彦《齐天乐.秋思》词:“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萍随水飘泊无定所,喻人偶然相遇相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主谓 萍,浮萍。浮萍随水漂流,或聚或散。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
唐刘《隋唐嘉话》卷中:“李义府(饶阳人,貌恭柔,心地阴贼褊忌,时号为‘笑中刀’,又称人猫,以翰显,官至吏部尚书)始召见,太宗试令咏鸟,其末句云:‘上林多许树,不借一枝栖?’帝曰:‘吾将全树借汝,岂唯一
同“西山爽气”。宋李曾伯《避暑赋》:“拄西爽之笏,揖南熏之琴。”【词语西爽】 汉语大词典:西爽
源见“昌亭之客”。谓寄人篱下。唐王勃《白下驿饯别唐少府》诗:“下驿交穷日,昌亭旅食年。”其他 昌亭,地名,指下乡(今属江苏淮阴)昌亭。寄食在下乡南昌亭长处。借指寄人篱下。唐·王勃《白下驿饯别唐少府》: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后因用“落井下石”比喻乘人之危,打击陷害。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三部十九:“为什么要在
同“牛渚吟”。用以誉称他人的诗作。唐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诗:“早闻牛渚咏,今见鹡鸰心。”【词语牛渚咏】 汉语大词典:牛渚咏
太阿:又作泰阿,古代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名匠欧冶子所铸造。倒拿着宝剑,把剑柄交给别人,比喻轻易把权柄送交别人,使自己反遭其害。语出自西汉梅福给汉成帝的上书。西汉人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