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黄金台

黄金台

太平御览》“台部”引《史记》:“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士,谓之黄金台。”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燕昭王为郭隗筑台。今在幽州燕王故城中。土人呼为‘贤士台’,亦谓之‘招贤台’。”

后用“黄金台”的典故,比喻重视人材,招纳贤士。

文选》卷四一孔融《论盛孝章书》:“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唐.李白《燕昭延郭隗》(古风第十五):“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宋.杨万里《读罪己诏》诗:“金台尚未筑,乃至羡强燕。”


【典源】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史记·燕召公世家》亦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邹衍) 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文选·鲍照<放歌行>诗》注引《上谷郡图经》:“黄金台,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

【今译】 战国时燕国内乱,齐国乘机大举攻燕,燕国大败。燕昭王即位后,思念兴国复仇,自己礼贤下士,准备大量财物,来招延贤士,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趁我国内乱,而攻破我国,我虽知燕国国小力微,不能报仇。然而期望得到贤士共同治理国家,来洗雪先王的耻辱,是我的心愿。请问我应该如何做?”郭隗说:“如果大王真心想延纳贤士,就先从我开始吧,像我这样的都会被尊重延用,何况比我强的呢?”于是昭王为郭隗筑了宫殿,拜他为老师。邹衍来到燕国,昭王亲自为他扫路清道,列为弟子受业。并且筑了黄金台,将千金放在台上,来招揽天下之士。参见〖燕昭市骏〗。

【释义】 后以此典指帝王招纳贤士,任用人才; 也指士人得到礼遇、任用。

【典形】 拜隗、思从隗始、郭隗台、黄金台、金台、千金筑台、师郭隗、始隗、隗始、隗台、隗在燕、燕台、燕王台、燕昭台、拥篲、昭王台、筑黄金、尊隗、登台吊黄金、黄金独名台、燕昭筑台、筑台自隗、隆郭隗礼、郭隗见招、筑台金、台上费黄金、高台黄金、台上黄金、郭隗黄金峻、延郭隗。

【示例】

〔拜隗〕 元·郝经《贤台行》:“费尽黄金台始成,一朝拜隗人尽惊。”

〔恩从隗始〕 宋·王安石《张侍郎示东府》:“功谢萧规惭汉第,思从隗始诧燕台。”

〔郭隗台〕 清·胡介《吴梅村被征入都》:“归心更度桑乾水,伏枥重登郭隗台。”

〔黄金台〕 南朝宋·鲍照 《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

〔金台〕 唐· 李商隐 《上河东公启》:“锦茵象榻,石馆金台,入则陪奉光尘,出则揣磨铅钝。”

〔千金筑台〕 唐·杨巨源《题范阳金台驿》:“六国唯求客,千金遂筑台。”

〔师郭隗〕 清·查容《赠别少典》:“岂为燕台师郭隗,一时客去感飘零。”

〔始隗〕 唐·孟郊《斗鸡联句》:“选俊感收毛,受恩惭始隗。”

〔隗始〕 唐·杜牧《送王侍御赴夏口》:“礼数全优知隗始,讨论常见念回愚。”

〔隗台〕 唐 · 元稹 《处分幽州德音》:“燕赵之间,古多奇士,隗台如在,代岂乏贤?”

〔隗在燕〕 唐·刘禹锡《会昌春连宴即事》:“兴伴王寻戴,荣同隗在燕。”

〔燕台〕 清·吴伟业《送赵友沂下第南归》:“赵氏只应完白璧,燕台今已重黄金。”

〔燕昭台〕 明·陈子龙《送伟男应试金陵》:“秋风瑟瑟黄云堆,我亦振驾燕昭台。”

〔拥篲〕 唐·王维《大唐大安国寺净觉禅师碑铭》:“外家公主,长跽献衣;荐绅先生,却行拥篲。”

〔昭王台〕 清·王摅《和吴汉槎就讯刑部》:“太息无人延国士,昭王台废已荒丘。”

〔筑黄金〕 金·王摅《过燕昭王墓》:“昭王好士筑黄金,古墓荒凉不可寻。”

〔尊隗〕 唐·李商隐《今月二日不自量度》:“故事曾尊隗,前修有荐雄。”


【词语黄金台】   汉语词典:黄金台

猜你喜欢

  • 胯下走

    同“胯下行”。清吴嘉纪《送友》诗:“分明胯下走,相视惟踟蹰。”

  • 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日中:太阳正中。指中午时间。市:集市。 规定中午为集市时间,互相交换贸易,然后回去,各人都获得了所需要的物品。 记录古代商业社会的情景。语出《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

  • 画足添蛇

    同“画蛇添足”。清李渔《奈何天.密筹》:“分明是画足添蛇,谁承望官司喜悦,不罪我点金成铁。”【词语画足添蛇】   汉语大词典:画足添蛇

  • 沅江九肋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自负》:“袁州出举人,亦犹沅江出龟甲九肋者,盖稀矣。”后因以“沅江九肋”比喻稀少难得的人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惟故人二三辈与门生时时相过,文采议论,灿然可观,求子微、怀二

  • 宿瘤采桑

    汉.刘向《列女传.齐宿瘤女》:“宿瘤女者,齐东郭采桑之女,闵王之后也。项有大瘤,故号曰‘宿瘤’。初,闵王出游,至东郭,百姓尽观,宿瘤采桑如故。王怪之,召问曰:‘寡人出游,车骑甚众,百姓无少长皆弃事来观

  • 昭君泪

    源见“昭君出塞”。谓远离故国,悲伤哀愁。宋姜夔《疏影》词:“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宋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词:“昭君泪流,手撚琵琶弦索。”

  • 宵衣旰食

    宵:夜;旰(gān干):晚上。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入夜才吃饭。亦作“奸食宵衣”。比喻勤于政事。出自唐文宗之语。唐文宗的事迹参见“义愤填膺”条。他在位之初,曾颁了一道试贤良策,其中讲到自己任用贤良,警惕小

  • 跚跚来迟

    见“姗姗来迟”。吴国易《宫闱惊变》:“往往在红日西坠之际,几缕斜阳才~地迈过宫墙,洒在它的檐角上、窗棂边。”

  • 晋武焚裘

    《晋书.武帝纪》:“(咸宁四年十一月辛巳)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帝以奇技异服典礼所禁,焚之于殿前。”有一个叫程据的人献给晋武帝一领“雉头裘”。武帝认为是奇装异服,便在殿前当众焚毁。后因用为帝王崇尚俭朴

  • 集蓼

    《诗.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毛传:“我又集于蓼,言辛苦也。”郑玄笺:“集,会也。”后以“集蓼”谓遭遇苦难。清陈梦雷《〈闲止书堂集钞〉序》:“惴惴渊冰,旦夕集蓼……胥今古才人不幸之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