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黄齑三百瓮

黄齑三百瓮

《谐语》引《苏黄滑稽帖》:“苏轼曰:王状元未第时,醉堕汴河,为水神扶出,曰:‘公有三百千料钱,若死于此,何处消破?’明年,遂登进士。有久不第者,亦效之,佯醉落河,河神亦扶出。士大喜曰:‘我料钱几何?’神曰:‘吾不知也。但三百瓮黄齑无处消破耳。’”后因以“黄齑三百瓮”形容文士命运不济,生活贫寒。宋陆游《斋中杂题》诗之三:“黄齑三百瓮,自是天所破。”


【典源】《谐语》引 《苏黄滑稽帖》:“苏轼曰: 王状元未第时,醉堕汴河,为水神扶出,曰:‘公有三百千料钱,若死于此,何处消破?’明年,遂登进士。有久不第者,亦效之,佯醉落河,河神亦扶出。士大喜曰:‘我料钱几何?’神曰:‘吾不知也,但三百瓮黄齑 (ji) 无处消破耳。’”

【今译】 宋代苏轼讲: 王状元未及第前,一次醉酒堕入汴河,河神将他扶出,说:“您有三百千官俸钱还未用,如死在这里,将如何花销?”第二年,王状元科举得中。有个久未及第的书生模仿他,也佯醉落水,河神亦将他扶出,书生忙问:“我有多少官俸钱?”河神回答:“我不知道,只知有三百瓮黄韭末无处消费。”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书生贫寒,生活清苦。

【典形】 百瓮齑、黄齑三百瓮、黄齑瓮、齑瓮、三百瓮齑、十瓮齑、消破黄齑。

【示例】

〔百瓮齑〕 清·唐孙华《挑菜》:“书生食籍闻前定,应许支消百瓮齑。”

〔黄齑三百瓮〕 宋·陆游《斋中杂题》之三:“黄齑三百瓮,自是天所破。”

〔齑瓮〕 宋·陆游《书意》之二:“余禄正应齑瓮在,宿酲时卧酒垆旁。”

〔三百瓮齑〕 宋·陆游《病愈看镜》:“三百瓮齑消未尽,不知更著几年还?”

〔十瓮齑〕 宋·张孝祥《张钦夫送笋脯》:“书生长有十瓮齑,却笑虎头骨相痴。”

〔消破黄齑〕 宋·陆游《老学庵北窗杂书》:“直须消破黄齑尽,始是浮生结局时。”


猜你喜欢

  • 肥遁

    《周易.遁卦》:“上九,肥遁,无不利。”唐.孔颖达疏:“子夏传曰:‘肥,饶裕也。……上九最在外极,无应于内,心无疑顾,是遁之最优,故曰肥遁。”《周易》中以“肥遁”喻指隐居避世的处世态度最优。后人诗文中

  • 王家竹

    同“子猷竹”。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题赵晋臣敷文真得归方是闲二堂》词:“王家竹,陶家柳,谢家池,知君勋业未了,不是枕流时。”

  • 素餐

    同“尸位素餐”。汉桓宽《盐铁论.盐铁箴石》:“今有司以不仁,又蒙素餐,无以更责雪耻矣。”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官实素餐,民则菜色。”【词语素餐】   汉语大词典:素餐

  • 牛刀割鸡

    指孔子给子游开玩笑说:杀鸡何必用宰牛刀。后以此典比喻做小事不值得用大气力,或做一般事不必烦劳高手、专家;也用以称扬地方官治政有方。子游(前506年——?),言氏,名偃,又称子游。吴国(都城吴,今江苏苏

  • 去握珠

    参见:掌中珠

  • 荆衡杞梓

    源见“楚材晋用”。指楚地人才。亦泛指南方人才。《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陆机、陆云,实荆 衡之杞梓,挺珪璋于秀实,驰英华于早年。”偏正 生长在荆、衡地方的优良树木。比喻南方才能出众的人。《晋书·陆

  • 名教之中,自有乐地

    名教: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 在名教范围里,自然有一片安乐的土地。 旧时勉人恪守名教之语。语出《世说新语.德行》:“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

  • 肘腋之患

    亦作“肘腋之祸”、“肘腋之忧”。肘腋:胳膊肘和夹肢窝,比喻极接近的祸患。亦指产生于身边的祸患。法正(176-220年),字孝直,右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人。初依刘璋,奉命邀刘备入川拒张鲁。趁机献策刘备

  • 瓜字初分

    源见“破瓜”。指女子十六岁。唐李群玉《醉后赠冯姬》诗:“桂形浅拂梁家黛,瓜字初分碧玉年。”主谓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两个八字以隐年纪,即十六岁。多用于女子。语本南朝宋·吴声歌曲《碧玉歌》:“碧玉破瓜时

  • 七宝枕

    《佩文韵府》卷五十六“枕”“七宝枕”下引《墨庄冗录》:“郭翰乘月卧庭中,空中一少女冉冉下,曰:‘吾天上织女也。帝命游人间,愿乞神契(神合,相结为好)。’乃升堂共枕,至晓辞去。后夜复来,至七夕忽不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