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万里桥

万里桥

①亦名笃泉桥。战国秦建于检江上,即今四川成都市南跨南河之南门大桥。《元和志》卷31成都县:“万里桥架大江水,在县南八里。蜀使费祎聘吴,诸葛亮祖之,祎叹曰:万里之路,始于此桥。因以为名”;刘光祖《万里桥记》:“今罗城南门外……古今相传,孔明于此送吴使张温,此水下扬州万里,后因以为名。”唐著名诗人岑参《万里桥》诗云:“成都与维扬,相去万里地。沧江东流疾,帆去如鸟翅。楚客过此桥, 东看尽垂泪。”今桥为清康熙五年(1666)重建。《清一统志·成都府二》 石桥“高三丈,宽半之,长十余丈”。

②唐建,在今广西兴安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7桂林府兴安县“唐家铺”条下:“白云驿在县东北漓江上,驿南有万里桥,漓江所经也。”《清一统志·桂林府二》:万里桥“在兴安县东北一里漓江上。唐李渤建。明洪武时修”。


(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灵渠上。据《广西通志》载,为唐李渤任桂管观察使时所建。历代屡有修葺,建国后进行了重修。桥为虹式单拱,长 14.55 米,宽6.05米,拱高4.55米,有条石桥栏,宽0.4米,高0.35米,栏有题刻。桥头南端有踏跺10级,北端12级。1985年修复八柱四坡琉璃瓦顶桥亭。古为往来南北必经之地,由此到西安,路程有万里,称万里桥,是广西最古的一座石桥。 (2)在四川省成都市南锦江上。是古时乘舟东航起程处。三国时蜀费祎使吴,诸葛亮饯行于此。祎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桥由是得名。《资治通鉴》五代梁贞明六年(920年),“蜀主作高祖原庙于万里桥”,即此。杜甫《狂夫》诗有“万里桥西一草堂”。唐张籍《成都曲》有对当年附近市容的描绘:“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汉、唐旧桥已不复存,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重建,乾隆、光绪年间两次修葺,为七孔石砌拱桥。现已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系市区南行主道。桥东之锦江北岸,近年又辟滨江公园,花木葱郁,景色宜人。


猜你喜欢

  • 阳凉北关

    北宋置,属介休县。在今山西灵石县北二十八里冷泉村附近。即今山西省灵石县东北冷泉。北宋属灵石县。

  • 永泰陵

    北宋哲宗赵煦的陵墓。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芝田镇西南八陵村。与永裕陵相距里许。

  • 零星坞

    一名延寿城。在今河南偃师市南。《汉书·地理志》: 缑氏县有延寿城。《水经· 洛水注》: 休水 “又东届零星坞……又径延寿城南”。《寰宇记》 卷4缑氏县: “零星坞一名延寿城。” 《清一统志·河南府二》

  • 句渎

    又名谷丘。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南谷熟集。《左传》:桓公十二年(前700),“公及宋公盟于句渎之丘”。杜注:“句渎之丘即谷丘也。”即“谷(穀)丘”。

  • 安澜索桥

    又名珠浦桥、绳桥、索桥。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二里岷江上,为二王庙(崇德庙)通青城山主要索桥。《舆地纪胜》卷151永康军:索桥,“《寰宇记》导江县犍尾堰有索桥、李冰祠。《图经》云:本军江流湍悍,不通船筏

  • 李海务

    即今山东聊城市南二十六里李海务镇。清《乾隆内府舆图》:聊城县南有李海务闸。同治七年(1868)张宗禹率领西捻军在此抢渡运河,遭到失败。在今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南。清同治七年(1868年)张宗禹率领西

  • 洈水

    ①即今湖北松滋、公安二县南之洈河。据《水经·油水注》: 洈水 “出高成县洈山,东径其县下,东至孱陵县入油水”。《清一统志 ·荆州府一》:洈水 “在松滋县南。源出县西南起龙山,南河出山南,北河出山北,合

  • 紫帽山

    即今福建泉州市西紫帽山。《舆地纪胜》卷130泉州 《景物下》: 紫帽山 “郡之前案也。常有紫云覆其顶上”,故名。在福建省晋江市区西北15千米的紫帽镇。海拔518米。常有紫云覆盖,又因山形似古代官帽,故

  • 罗隆宗

    即洛隆宗。在今西藏洛隆县东。清乾隆《西域同文志》 卷18: “西番 (藏) 语,罗隆,南川也。城南有川,故名。”

  • 科布多河

    在清科布多北,城因河得名。即今蒙古国科布多省科布多河。《嘉庆会典图》 卷132科布多图说: “科布多河出阿尔泰乌梁海旗,为索果克河。东流,南合瑚尔噶泊、辉汉泊、和通泊水; 东南流,西合噶斯河,折而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