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砦
在今贵州普定县北三岔街。《明史·贵州土司传》:崇祯初,总督朱燮元讨水西,“分遣别将林兆鼎从三岔入”。即此。
在今贵州普定县北三岔街。《明史·贵州土司传》:崇祯初,总督朱燮元讨水西,“分遣别将林兆鼎从三岔入”。即此。
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北五里。原名溢浦适侣赕甸,简称矣卜。彝语 “矣” 为水,“卜” 为旁边,意即水边的村子。后写作雨布。历史上曾是仁地部、仁德府及为美县治。
金置,属咸宁县。即今陕西长安县东鸣犊镇。宋敏求 《长安志》 卷11: 鸣犊镇 “在万年县南六十里镇西原,下有鸣犊泉,故名”。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北部。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鸣犊
在瑞丽江南岸、今缅甸境内。明初曾为麓川平缅宣慰司治。傣语 “者蓝” 意为 “百万之城”。
在江西省南昌市南郊。为历史悠久的著名道观。始建于东晋大兴四年(321年),为许逊之“净明真境”。唐贞观十五年(641年)改名天宁观,大和五年(831年)改为太乙观。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敕建为天宁
在今湖北鄂州市东。《水经·江水注》:“江中有节度石三段,广百步,高五六丈,是西阳、武昌界,分江于斯石也。”《方舆纪要》卷76武昌县“芦洲”条下:“又县东三里江中,有节度石三,亦作接渡石。相传子胥去楚,
①唐天宝元年 (742) 改万安县置,属卢阳郡。治所在今贵州铜仁市西南五里。北宋废。②北宋乾德三年 (965) 升常丰场置,属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县东一百里上杉市。开宝中省入长沙县。
即武安州。在今内蒙古敖汉旗东白塔子。《辽史·地理志》 武安州:“太祖俘汉民居木叶山下,因建城以迁之,号杏埚新城。”
即东石乳州。在今四川宝兴县境。
古海角名。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岸兰沙西北的珀拉克。为古代东西方海上交通线所经。名见《郑和航海图》。明张燮《东西洋考》卷9“西洋针路”条作巴禄头。
①唐贞观十二年(638)置,治所在乐预县(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境)。辖境相当今广西三江、贵州从江等县地。天宝元年(742)改为古乐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古州。后废。②即保州。治所在定廉县(今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