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湘

三湘

①一说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总称“三湘”。一说湖南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近代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②即三湘浦。又名湘浦。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城陵矶,洞庭湖水入长江处。《梁书·侯景传》:天监中,释宝志曰“起自汝阴死三湘”,即指侯景。《方舆纪要》卷77华容县:湘浦,“后侯景起于汝水之南,而败于三湘之浦,故亦名侯景浦”。


湘江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东海洋山,与漓水合流,称为漓湘;东北流,至湖南省永州市西合潇水,称为潇湘;又东北流,至衡阳市北合蒸水,称为蒸湘:总称“三湘”。一说湘江入洞庭湖合沅水称为沅湘,与潇湘、蒸湘总为三湘。《太平寰宇记》全州清湘县则以湘源(今广西全州县西)、湘潭(今湖南衡山县东北)、湘乡(今属湖南)为“三湘”。唐杜甫《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兼寄韦韶州》诗:“选曹分五岭,使者历三湘。”王维《汉江临眺》诗:“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其“三湘”当指整个湘水流域。近代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猜你喜欢

  • 哈布塔海卡伦

    清置,为伊犁北路卡伦之一。在今新疆博乐市东北。乾隆格琫额 《伊江汇览·卡伦》:“哈布塔海卡伦西至沁达兰卡伦六十里。”

  • 东牟郡

    ①西晋置,不久废。北魏孝昌四年(528)复置,属光州。东魏时治所在黄县中郎城(今山东龙口市黄城东)。辖境相当今山东龙口、栖霞、海阳以东地区。北齐天保七年(556)废。②唐天宝元年(742)改登州置,属

  • 隆阳县

    唐武德二年 (619) 置,为南州治。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北綦江北岸。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18南川县引 《寰宇记》 曰: 隆阳 “取西永隆山为名”。先天元年 (712) 避讳改为南川县。古县名。

  • 唐家村

    即今广东珠海市北唐家镇。清宣统 《广东舆地全图》 香山县图: 县东南滨海有唐家村。

  • 孟养长官司

    明万历十三年 (1585) 降孟养军民宣慰司置,属云南布政使司。治所即今缅甸喀钦邦孟养。清废。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置,治今缅甸喀钦邦孟养。清废。

  • 湫头镇

    即显圣镇。今甘肃正宁县东南四十里秋头乡。《清一统志 ·庆阳府二》: 湫头镇 “在县东四十里。即显圣镇也”。

  • 下颜墟

    即今广西隆安县西北三十五里雁江镇(下颜)。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隆安县图:西北有下颜塘墟。

  • 普安场

    即今四川开江县西普安镇。清同治 《新宁县志》 卷2: 普安场 “治西五里。五方杂处,商贾辐辏,为邑巨镇”。

  • 兴仁府

    北宋崇宁元年(1102)升曹州置,治所在济阴县(今山东曹县西北六十里旧州城)。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及曹县部分地。金天会八年(1130)复改曹州。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升曹州置,治济阴县(今

  • 万金堤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西南。《舆地纪胜》卷66鄂州:万金堤“在城西南隅长堤之外。绍熙间役大军筑之,仍建压江亭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