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周王陵

东周王陵

东周建都洛阳,历二十二代国王,但因史籍失载,致使多数王陵难以确定墓主。从现有史料和考古资料,东周王陵大致可分三个陵区:(1)周王区。在今洛阳市西南周山附近。因山上有东周王陵,故名。此处现存土冢四个,其中三个相依的土冢居东,俗称“三山”。“三山”以西750米处又有一孤冢。“三山”以中间一冢最高,直径75米,高34米;东侧的一冢直径65米,高30米;西侧的一冢直径51米, 高26米。据历代传说, 这里为周敬王、悼王、定王的陵墓。“三山”以西的孤冢巍峨高耸,直径约115米,高近50米,世人称其为周灵王冢。(2)王城陵区。在今洛阳市纱厂南路以东、西工区中心一带。1957年钻探四座东周墓,平面呈现“甲”字形,一侧为近方形的墓室,墓室周围充填河卵石和木炭以防潮防盗,另侧为墓道。发掘出的1号墓室长10米,宽9米,距地表深12米许,南端的斜坡墓道长达40米,墓道和墓圹的壁上,都施红、黄、白、黑四色的彩绘,葬具周围积石积炭。此墓曾遭两次盗掘,从残存的随葬品看,有铜质车马器、玉器、铁器和彩绘陶器,其中石圭还带有“天子”字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这些大墓附近还陆续发现有规格较高的铜器墓、编钟墓、车马坑、随葬坑等。这里可能是东周早期的王陵区域。(3)金村陵区。在今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端。1962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钻探出一座长19米、宽14米、深12米的大墓,墓道长60米。大墓周围另有二十余座大小墓葬,还有陪葬的车马坑。《水经·洛水注》 引《帝王世纪》曰:“景王葬于翟泉,今洛阳太仓中大冢是也。”太仓位于汉魏故城东北角,即今金村东。金村与翟泉相邻,此大冢应是周景王的陵墓。周威烈王墓也在金村一带。《水经·谷水注》 曰:“周威烈王葬洛阳城内东北隅,景王冢在洛阳太仓中,翟泉在两冢之间。”


猜你喜欢

  • 坝底堡

    明置,属石泉县。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坝底羌族藏族乡。《方舆纪要》卷73石泉县:坝底堡在“县(旧治)西北四十里,与茂州接界,成化以后为戍守要地。其地东抵通宁堡,西连白草番,南抵石泉,北通青片,由坝底而南十

  • 即缗。今山东金乡县。《春秋》:僖公二十三年(前637),“齐侯伐宋围缗”。《穀梁传》作闵。

  • 捍城山

    在今四川达县东南。清乾隆 《达州志》卷1: 捍城山 “在州东南五十里。石崖峻峻,环绕如城,周回九里十八步。前宋兵革,迁州县城于此”。

  • 铁牛河

    又作殿牛河。即今俄罗斯阿穆尔州北,结雅河支流殿吉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泞泥河”条下: “铁牛河,在 (黑龙江) 城东北九百八十里。”清屠寄 《黑龙江舆图说·黑龙江城》: 宁尼河西南流,“有铁牛河

  • 湫头镇

    即显圣镇。今甘肃正宁县东南四十里秋头乡。《清一统志 ·庆阳府二》: 湫头镇 “在县东四十里。即显圣镇也”。

  • 子陵山

    在今湖北京山县城南六十里。《舆地纪胜》卷84郢州:子陵山洞“在京山县南六十里。即严子陵隐所也。傍有石室, 名帝星井, 寺曰净安。尝有一星光芒见井中”。《清一统志》误作“陵子山”。

  • 白沙县

    ①唐武德元年(618)置,属南丰州。治所在今湖北郧县、郧西县境。八年(625)废。②1936年由琼山、定安、儋县、陵水、崖县、感恩等县析置,属广东省。治所在牙叉(今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白沙之名源于

  • 龙亢戍

    北魏置,为马头郡治。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七十五里龙亢镇。《南齐书·裴叔业传》:永泰元年(498),“又遣军主萧璝、成宝真分攻龙亢戍,即虏马头郡也”。南朝梁普通六年(525)于此置龙亢郡。

  • 杜莫墟

    在今广西荔浦县南杜莫镇。明为杜莫寨。旧属蒙山县。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永安州图:西北有杜莫墟。

  • 广安城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筑。即今新疆吐鲁番市。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2:“吐鲁番镇城曰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