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府
北宋政和三年(1113)升定州置,治所在安喜县(今河北定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定州市及唐县、新乐、顺平、望都、曲阳、无极等市县地。金天会中降为定州,寻复为中山府。元属真定路。明洪武初复为定州。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定州置,治安喜县(今河北定州市)。属河北西路。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定州、唐县、新乐、顺平、望都、无极、曲阳等县市。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定州。宋时为防守河北的军事重镇,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进围京师,诏割于金。
北宋政和三年(1113)升定州置,治所在安喜县(今河北定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定州市及唐县、新乐、顺平、望都、曲阳、无极等市县地。金天会中降为定州,寻复为中山府。元属真定路。明洪武初复为定州。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定州置,治安喜县(今河北定州市)。属河北西路。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定州、唐县、新乐、顺平、望都、无极、曲阳等县市。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定州。宋时为防守河北的军事重镇,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进围京师,诏割于金。
战国魏邑。在今山西介休市西。《史记·魏世家》:襄王十三年(前306),“秦取我曲沃、平周”,即此。西汉置平周县。古邑名。战国魏邑。在今山西省介休市西。《史记·魏世家》:襄王十三年(前306年),“秦取
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置,属兴京府。治所在通沟口 (今吉林集安市)。民国初属奉天省东边道。1929年直属辽宁省。1934年属安东省。1949年属辽东省。1954年属吉林省。1965年改为集安县
北宋置,属建昌县。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艾城南。《方舆纪要》 卷84南康府建昌县 “芦潭镇”条下: “县南一里又有炭妇镇,今为妙明观。俗传许旌阳试弟子处。”
古地名。又名华亭谷。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陆逊、陆抗、陆机故宅在其侧。《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陆逊屡建奇功,“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晋书·陆机传》:陆机将死,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皆此。
又称陆凉海。在今云南陆良县东南。《明史·地理志》 陆凉州:“下有中涎泽,即南盘江所汇也。”《清一统志·曲靖府》:中涎泽“在陆凉州东南邱雄山下,潇湘江诸水至是汇而为泽,州境十八泉与南涧诸水皆注之”。《清
即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八十里千家店镇。民国《延庆县志》卷8:千家店“在边墙之外……城北门锁钥”。
金兴定四年 (1220) 改浮山县置,属平阳府。治所即今山西浮山县。元复改浮山县。古县名。金兴定四年(1220年)改浮山县置,治今山西省浮山县。属平阳府。元仍名浮山县。
即春秋楚栎邑。在今河南新蔡县西北。《水经·汝水注》: “汝水又东,径栎亭北。” 即此。
在今江苏镇江市南郊招隐山东麓。东晋末隐士戴颙居于此。颙死后为寺,寺以山名。今寺为清同治、光绪间重建。附近有昭明太子读书台、增华阁。
①一名石门山。即今吉林安图县东南石门镇。清光绪《珲春境内村屯里数》:“西北土们子至城三百五十里。”②在今吉林珲春市东北春化镇。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7珲春城:东“一百七十里土门子河口屯。屯东有珲春河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