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洺县
隋开皇十年 (590) 置,属磁州。治所在今河北永年县 (临洺关)。《元和志》 卷15: “北滨洺水,因以为名。” 大业初属武安郡。唐属洺州。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废为镇,元祐二年 (1087) 复置,仍属洺州,寻废为镇。
隋开皇十年(590年)置,治今河北省永年县。属武安郡。因县临洺水,故名。唐建中二年(781年),河东节度使马燧等大破魏博节度使田悦于临洺,即此。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省为镇。元祐二年(1087年)复为临洺县,同年又省为临洺镇。
隋开皇十年 (590) 置,属磁州。治所在今河北永年县 (临洺关)。《元和志》 卷15: “北滨洺水,因以为名。” 大业初属武安郡。唐属洺州。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废为镇,元祐二年 (1087) 复置,仍属洺州,寻废为镇。
隋开皇十年(590年)置,治今河北省永年县。属武安郡。因县临洺水,故名。唐建中二年(781年),河东节度使马燧等大破魏博节度使田悦于临洺,即此。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省为镇。元祐二年(1087年)复为临洺县,同年又省为临洺镇。
即黄阳堡。今湖南冷水滩市东北四十里黄阳司镇。明设黄杨堡巡司于此。
在今河北涞源县北。《方舆纪要》卷44广昌县:对节砦,“与馒尖、窟龙、孟良、栳栳、夹鞍、五寨俱为戍守处”。
①即今广西柳州市。《方舆纪要》 卷109马平县: 柳州 “一名壶城,以三江回合绕城如壶”。②即今广西崇左县城。《方舆纪要》 卷110崇善县: 太平城 “今府城。一名壶城。以丽江自西北来,经城南,复折而
1949年初由下果洛达的海、鄂陵湖东岸及野马滩一带析置,驻哈姜 (今青海玛多县西北哈姜)。1950年改名曲麻莱设治局。1952年改为曲麻莱区。1953年迁治色吾沟。1954年改曲麻莱县。1941年由曲
在今山西高平县东南。《清一统志·泽州府》:丁壁镇“在高平县南三十里。有堡”。
①东汉建武十七年(41)置,属淮阳国。治所在今河南太康县西北四十二里扶乐城。章和二年(88)属陈国。西晋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陈州。大业初属淮阳郡。唐贞观元年(627)废。②西晋置,属九真
①即骑田岭。在今湖南郴县、宜章县间。唐杜佑 《通典·州郡十三》 郴州: “有骑田岭,今谓之腊岭,即五岭之一。”②亦作臈岭。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90韶州: 腊岭在 “在乳源县西五
在今广西荔浦县北。《方舆纪要》卷107荔浦县:龙颈山在“县北一里”。
亦作古勇关或古勇隘。在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八十里古永。《方舆纪要》卷118腾州:“古涌关在州西百里古勇甸。”
在今安徽合肥市东南包河公园香花墩。明弘治年间为纪念北宋包拯而建的专祠。《清一统志·庐州府二》“五贤祠”条下:“又有包公祠,在府城南门外香花墩,专祠包拯。旧名包公书院。明知府宋鉴建。”在安徽省合肥市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