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临淮镇

临淮镇

又称临淮关。即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二十里临淮镇。清乾隆十九年 (1754) 置巡司于此。


(1)在江苏省泗洪县东南部,伸入洪泽湖,三面环水。面积21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临淮头,人口4300。传汉置临淮郡于此,以临近古淮河得名。洪泽湖形成后,此处为伸入湖中的一个嘴头,故名临淮头。1949年设临淮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3年置镇。产小麦、稻、油菜籽等。养殖和捕捞业发达,盛产鱼、虾、蟹、鳖,为泗洪县渔港之一。为洪泽湖水产品重要集散地。有渔具、渔网、冷冻、建材、涂料、饲料、印刷、纺织等厂。有客轮通高良涧等地。青临公路经此。古迹有子敬泉。(2)在安徽省凤阳县北部、淮河南岸。面积34.4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临淮关,人口3.5万。以明朝临淮县得名。清在此设关征税,又称临淮关。1949年置临淮市,1955年改镇。1992年城北乡并入。产稻、小麦、油菜籽、棉花、花生等。有轮窑、橡胶、针织、制药、粮油加工等厂。京沪铁路和凤明、蚌明公路经此,临淮关港为沿淮重要港口。


猜你喜欢

  • 柳河川

    即今河北宣化县东北盘常河。源出今河北崇礼县南,西南流至张家口市东南宣化入洋河。《金史·世宗纪》: 大定十年 (1170),“五月乙卯,如柳河川”。《明史·常遇春传》: 洪武二年 (1369),遇春率师

  • 章武郡

    北魏改章武国置,治所在成平县 (今河北沧州市西),后迁治平舒县 (今大城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大清河、海河以南,文安、大城县以东,沧州市、海兴县以北地区。隋开皇初废。北魏以章武国改置,治平舒县(今河北

  • 赤岸

    ①即赤崖。在今陕西留坝县东北。《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云与邓芝“失利于箕谷”。裴注引《云别传》谓“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 乌添径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1封川县:乌添径“在县东北七十里。长二三里,崇冈叠��,起伏蟠曲。其相近者为榄径,乔木森密,猿猴聚居”。

  • 三河戍

    唐置,在今浙江建德市东南五十余里三河乡。《新唐书·地理志》:睦州“有三河戍”。《方舆纪要》卷90严州府:三河关“在府(治今梅城镇)南四十里。有三河渡,即东阳江渡口也。唐置三河戍于此”。唐置,在今浙江省

  • 昌吉县

    清乾隆三十八年 (1773) 置,属迪化州。治所即今新疆昌吉市。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3:昌吉河,“准语,昌吉,场圃也。河坝筑此,故名,后遂因水以名县”。光绪十二年 (1886) 属迪化府。民国初

  • 富云 (雲) 县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琼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万宁县西。十三年 (639) 属崖州。龙朔二年 (662) 属万安州。唐末废。

  • 大陂流汛

    在今湖南泸溪县西六十八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大壁流“傍山临涧,为入乾(今吉首)大路。征苗时尝设粮台于此”。

  • 基长汛

    即今贵州独山县东南四十里基长镇。旧有外委戍守。“基长” 为鸡场谐音。昔以 “酉” 日赶场,故名。

  • 怀州

    ①北魏天安二年(467)置,治所在野王县(今河南沁阳市)。太和十八年(494)废。东魏天平初复置。隋开皇十六年(596)治所野王县改名河内县。大业初改怀州为河内郡。唐武德二年(619)复为怀州, 治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