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江
①即乔口河。在今湖南望城县西北。《明一统志》卷63长沙府:乔江“在益阳县东八十里。其源澬分派流经长沙县乔口,故名”。
②在今湖南益阳市东。《方舆纪要》卷80益阳县:乔江在“县(今益阳市)东八十里。自澬江分流,经长沙县乔口镇而入于湘江”。
①即乔口河。在今湖南望城县西北。《明一统志》卷63长沙府:乔江“在益阳县东八十里。其源澬分派流经长沙县乔口,故名”。
②在今湖南益阳市东。《方舆纪要》卷80益阳县:乔江在“县(今益阳市)东八十里。自澬江分流,经长沙县乔口镇而入于湘江”。
即今吉林集安市。当鸭绿江北岸,隔江即朝鲜境。原属怀仁县。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于此置辑安县。1965年改为集安县。1988年改为集安市。
一名满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筑,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西郊。三十八年(1773)为乌鲁木齐都统及迪化直隶州驻地。同治三年(1864)毁于兵燹。
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二十八里,东近卢龙县界。《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万军城“山岩突起,顶有土城,周围二百余步,中有将台遗址,相传唐太宗征高丽尝驻军于此。今名帐房山”。
即今新疆东南车尔臣河。《水经·河水注》:“南河又东径且末国北,又东,右会阿耨达大水。释氏《西域记》曰:阿耨达山西北有大水,北流注牢兰海者也。”
即东曹国。都城在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北乌拉秋别。《隋书·裴矩传》:中道从高昌“度葱岭,又经汗、苏对沙那国”。《新唐书·西域传》:东曹“或曰率都沙那、苏对沙那”。即“率都沙那”。
亦曰赤岸。在今陕西留坝县东北。《水经·沔水注》引诸葛亮《与兄瑾书》云:“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一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强也。”又云
西夏筑,在今甘肃榆中县西南马衔山。
即今云南凤庆县东北百七十里鲁史镇。清置阿鲁巡司,故名。彝语“阿鲁”意为小城镇。后简称鲁司。转音为鲁史。
①西汉置,属上谷郡。治所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四十里古城。西晋属广宁郡。《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十一年 (415),“魏王嗣行如濡源,遂至上谷涿鹿、广宁”,即此。北魏末废。②1914年改保安县置,属直隶口
①西汉置,属云中郡,为东部都尉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陶卜齐东城卜子古城。东汉废。②1912年改陶林厅置,后属察哈尔特别区。治所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 (科布尔镇)。1928年属绥远省。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