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原县

五原县

①西汉元朔二年(前127)置,属五原郡。治所或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堡子湾古城(一说在今包头市西哈德门沟口古城堡)。《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径九原县故城南,秦始皇置九原郡治此。……西北接对一城,盖五原县之故城也,王莽之填河亭也”。

②北魏建义元年(528)析铜鞮县置,属襄垣郡。治所在今山西沁县境。北齐废。

③西魏改大兴县置,为五原郡治。治所即今陕西定边县。后又改为大兴县。隋复改五原县,大业二年(607)为盐川郡治。唐初为盐州治。北宋废。

④1912年改五原厅置,属山西省。治所隆兴长村(今内蒙古五原县)。1914年属绥远特别区。1928年属绥远省。1954年属内蒙古自治区。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北。属五原郡。东汉末废。(2)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分乡郡之铜鞮置,治所不详,当在今山西省沁县境。北齐废。(3)北魏置,治今陕西省定边县。北周改大兴县,为五原郡治。隋又改五原县,属盐州。唐贞观元年(627年)废,二年复置。宋初,地入西夏。(2)今县名。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属巴彦淖尔市。面积 2569 平方千米。人口28.8万。辖3镇、18乡。县人民政府驻隆兴昌镇。因有龙游原、乞地千原、青岭原、岢岚正原、横槽原环绕县境,因以名五原。古为匈奴牧地。秦为九原郡地。汉置广牧县,属朔方郡。隋置九原县,为五原郡治。唐九原县为丰州治。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置五原厅,寄治包头镇,隶归绥道。1912年改为五原县,治所移至隆兴昌(今五原县城关镇),隶绥远观察使公署,1928年隶绥远省。1942年划出西部置晏江县。1949年隶陕坝专员公署,1954年隶河套行政区,1958年隶巴彦淖尔盟,同年废达拉特后旗并入。2003年属巴彦淖尔市。地处黄河北岸、河套平原中部。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农产小麦、玉米、葵花子、甜菜、籽瓜、糜黍等,畜产牛、马、羊、猪。工业有制糖、化肥、玻璃制品、粮油加工、农机修造、建材等厂。包兰铁路、110国道经此。古迹有五分桥古城遗址、广牧古城遗址,纪念地有抗日烈士公墓。


猜你喜欢

  • 招安寨

    北宋置,属敷政县。即今陕西安塞县西南招安乡。《宋史·地理志》 敷政县: “有招安、万安二砦,元符二年,废招安砦为驿。”

  • 谢阳

    即射阳。在今河南南阳县东南。《水经· 比水注》: 比水 “又西南流,谢水注之……世祖建武十三年,封樊重少子丹为谢阳侯”。杨守敬疏: “射、谢通用,射水即谢水,射阳即谢阳。”

  • 石匣沟

    即古参合陂。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东北西沟门南。

  • 鲇渎镇

    隋置,属蒲圻县。即今湖北嘉鱼县。《寰宇记》 卷112嘉鱼县: “隋之鲇渎镇,以多生鲇鱼为镇名。” 五代南唐升为嘉鱼县。隋置,即今湖北省嘉鱼县。以多生鲇鱼得名。五代南唐保大中升为嘉鱼县。

  • 渐江水

    古浙江的别名。《汉书·地理志》 丹阳郡黝县: “渐江水出南蛮夷中,东入海。” 《说文》作渐水,释同 《汉志》。《水经》 有 “渐江水” 专条,云: “渐江水出三天子都,北过余杭,东入于海。” 郦注:

  • 义堂镇铺

    即今湖北云梦县北十六里义堂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云梦县北有义堂镇铺。

  • 唐县

    ①西汉置,属中山国。治所在今河北唐县东北二十里南固城。北魏属中山郡。北齐废入安喜县。隋开皇十六年 (598) 复置,属定州。移治今唐县西三十里西雹水。大业初属博陵郡。唐属定州,圣历元年 (698) 移

  • 西州

    ①指今四川盆地。《后汉书·廉范传》:“范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归乡里。”李贤注:西州“谓巴蜀也”。②唐贞观十四年(640)灭麹氏高昌置,为安西都护府治。治所在高昌县(今新疆吐鲁番

  • 十五路

    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节度使统辖支郡制度,分境内为若干路。设监司,掌管一路财政、刑狱,并监督地方官吏。其初未有定制,至道三年(997)始分为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

  • 龙驹河

    亦名胪朐河。即今蒙古国东部之克鲁伦河。《金史·地理志》 临潢府长泰县:“其北千余里有龙驹河。”又《瑶里孛迭传》: 承安三年(1198),“丞相(内族)襄北伐,孛迭为先锋副统,进军至龙驹河, 受围,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