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虞山
在今四川仪陇县东南。《舆地纪胜》卷188蓬州:伏虞山,“《元和郡县志》:在伏虞县东南六十五里。甚险,夷僚被征讨,即入此山中也”。隋伏虞县以此名。
在今四川仪陇县东南。《舆地纪胜》卷188蓬州:伏虞山,“《元和郡县志》:在伏虞县东南六十五里。甚险,夷僚被征讨,即入此山中也”。隋伏虞县以此名。
①唐时称河阳县治北中城及毗邻之中潬城、南城为河阳三城。三城皆濒临黄河。北中城,北魏太和二十年 (496) 筑,在今河南孟县南十五里黄河北岸。北齐置行台,北周置河阳镇,隋移河阳县治此。唐建中二年 (78
即今四川云阳县东北之汤溪河。明嘉靖《云阳县志》卷上:东瀼水在“县东一里。自汉中万顷池出,经五溪巡司,云安盐场,入大江”。《方舆纪要》卷69云阳县:东瀼“在县东北,流入云安场,下流入江。以水在县东而名,
在今江西宁都县西。《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宁都县: 官人山 “在县西十里。石岩环列,一线仅通,登者必扪萝而上。其顶平旷,岩泉奇胜。山之麓有泉有湖,俗谓之小桃源。唐季黄巢之乱,官隶多避难于此,因名”。
明筑,属灵州守御千户所。在今宁夏灵武县东南四十里。明嘉靖《宁夏新志》卷3引巡抚、都御史冯清《沙井道中诗》:“马足凌兢一径斜,晓来天际烂云霞。石沟雨过苔生石,沙井风旋草压沙。”
辽置,即今北京市东北朝阳区孙河乡。清孙承泽 《春明梦余录》 卷64: “望京馆在城东北五十里孙侯村,辽建,为南北使臣宿息饯饮之所。宋王曾《上契丹事》 曰,出燕京北门至望京馆。” 《日下旧闻考》 卷88
一名峡口镇。在今湖南洞口县西北五里。《清一统志·宝庆府二》 作 “硖口”。
在今河南伊川县东北三十四里彭婆乡许营村北万安山南侧。范仲淹 (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 (今属苏州) 人。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大中祥符进士,先后任西溪盐官、陕西经略副使等职。庆历三年 (1
唐调露二年(680)置,属岩州。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境。天宝初属常乐郡,乾元初复属岩州。后废。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集州置,治所在难江县 (今四川南江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南江县及旺苍县东部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集州。唐天宝初改集州置,治难江县(今四川南江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南江县
又作嶂石岩。即今河北赞皇县西南部嶂石岩。《清一统志·正定府》: 障石岩 “在赞皇县西南一百十里。其峰峻秀挺拔,上有石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