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德里克鄂托克
在今新疆墨玉县东北。《清一统志·和阗》:伯德里克鄂托克“在爱雅克布克色木北八十里,和阗城东北六百七十里”。
在今新疆墨玉县东北。《清一统志·和阗》:伯德里克鄂托克“在爱雅克布克色木北八十里,和阗城东北六百七十里”。
元置,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十二里顶营司。明洪武十九年 (1386) 改置顶营长官司。元置,在今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顶。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改置为顶营长官司。
①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二十五里盘山紫峰下。相传为晋魏时建造,初名法兴寺,元改名栖云观,后改为少林寺。寺东有清泉水池,石壁凿有红龙腾跃水面,旁有“红龙池”三字, 为金大定七年(1167)刻石。寺前有菱角石
东汉雒阳苑囿。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后汉书·百官志三》 载: “南园在雒水南。”
又名七里濑、七里滩。指今浙江省钱塘江自建德市东乌石滩至桐庐县南泷口的七里泷峡谷,长22公里。《水经·渐江水注》:“自(桐庐)县至于于潜,凡十有六濑,第二是严陵濑,濑带山,山下有一石室,汉光武帝时严子陵
又作黎。春秋时卫邑。在今山东郓城县西三十四里陈坡。《毛诗·邶风 ·式微》 序: “黎侯寓于卫。” 《左传》: 哀公十一年 (前484),卫大叔疾 “使侍人诱其初妻之娣寘于犁”,即此。古邑名。(1)又称
明置,属永宁宣抚司。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3永宁宣抚司“镇远关”条下:“三块石关在司西北六十里。”清属叙永厅。后废。
即今河北迁安县东北冷口沙河。《水经·濡水注》:“沮水又西南小沮水注之,水发冷溪,世谓之冷池。又南得温泉口,……小沮水又南流,与大沮水合而为卢水也。”
①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清一统志·常德府》: 桃花溪 “在桃源县西南二十五里。源出桃花山,北流入沅”。②即今四川长寿县北之桃花溪,为长江支流。《方舆纪要》 卷69长寿县: 桃花溪 “在县治东,上有桃花
即今四川理塘县东南木拉乡。清雍正年间置木拉土百户。
亦作牛腹渡。即今四川富顺县东北七十里牛佛镇。为沱江水路交通要道,是富顺县大镇之一。《清史稿·胡中和传》:咸丰十一年(1861),“(李)永和窜踞富顺牛腹渡,两岸筑坚垒,背而阵”,与清军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