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余庆县

余庆县

①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余庆长官司置,属黄平州。治所即今贵州余庆县。清属平越州。民国初属贵州黔中道。1920年直属贵州省。

②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1905年1月)置,属绥化府。治所在余庆街(今黑龙江省庆安县)。1914年改名庆城县。


(1)古旧县名。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置,治余庆街(今黑龙江庆安县庆安镇)。属绥化府。1914年更名庆城县。(2)今县名。在贵州省北部乌江中游。属遵义市。面积 1623 平方千米。人口约28.4万。辖9镇、1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白泥镇。元末置余庆州。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置余庆长官司,治今县西北敖溪镇。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余庆、白泥二长官司地置县,治今白泥镇,属平越府。清嘉庆三年(1798年)属平越直隶州。1913年属黔中道,1920年直属贵州省。1949年属镇远专区,1956年划属遵义专区。1958年并入湄潭县,1961年复置余庆县。1970年属遵义地区,1997年属遵义市。乌江由西向东流贯中部,江北以低山丘陵为主,江南以中、低山为主,东南部余庆盆地是省内著名的万亩坝子之一。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油菜籽、烤烟等。经济林木有油桐、大漆树、乌桕、棕榈。是省烤烟、油菜籽基地县之一。矿产有煤、磷、硫铁等。有酿酒、烤烟、粮油加工、造纸、采煤、食品等工业。构皮滩电站装机容量200万千瓦。湄黄公路、久铜公路经此。纪念地有龙家万丈坑红军墓和红军抢渡乌江的回龙场渡口。名胜古迹有文峰塔、他山、乾隆洞及大乌江旅游区。


猜你喜欢

  • 平北县

    ①1935年4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治城(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同年5月废。②1946年5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平原、禹城二县析置,治王凤楼村(今山东平原县东王凤楼镇)。取二县首字为名。1950年

  • 沫沟湖

    在今安徽灵璧县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21灵璧县 “石湖” 条下: “县境又有沫沟湖,今涸。” 《清一统志·凤阳府一》: 沫沟湖,“相传晋、宋间地陷为湖,每春夏晦暝,水上有城屋之状,见则岁有大水。相近

  • 蒲河场

    亦作蒲渡河场。即今四川綦江县东南蒲河镇。清同治 《綦江县志》 卷1: 蒲渡河在 “南七十里”。

  • 沈丘镇

    明洪武初改沈丘县置,属颍州。即今安徽临泉县。明置巡司于此。

  • 安洲驿

    在今浙江仙居县城西隅。宋《嘉定赤城志》卷3仙居县:安洲驿“在县西三百步。旧名括苍驿,绍兴二十六年令梅克明建,后废。嘉泰二年令林岳重建,以近安洲山,更今名”。

  • 十五省

    明初沿袭元制,境内分设一个中书省直辖区,若干行中书省辖区。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十三年(1380)撤销中书省,以所领府、州直隶京师。自宣德三年(1428)以后,全国的府、州分统

  • 铜官市

    在今湖南望城县北二十里铜官山下。铜官山又作铜山。《元和志》 卷29长沙县: 铜山 “在县北一百里。楚铸铜处”。明置铜官驿。

  • 含资县

    西汉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黄海北道瑞兴郡。东汉末属带方郡。西晋后废。或说在今朝鲜忠清北道忠州,误。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朝鲜黄海北道瑞兴郡。属乐浪郡。三国魏改属带方郡。西晋后废。

  • 浦洛河

    古名安乐川。又名溥乐河、灵州河。即今宁夏灵武县西南苦水河。北流入黄河。《宋史·夏国传》: 至道二年 (996),洛苑使白守荣护刍粮赴灵州,“ (李) 继迁邀击于浦洛河”。即此。

  • 玄中寺

    又名石壁寺。在今山西交城县西北二十五里石壁山南。北魏延兴二年(472)兴建。当时昙鸾大师住持寺中研究净土宗,名重一时,被誉为“神鸾”,后由弟子道绰继承。唐贞元十二年(796)重修,改名石壁永安寺。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