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

又名余荫园。在今广东番禺市(市桥镇)东北十八里南村镇。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由举人邬燕天为纪念其祖先余荫而建。布局奇巧。与顺德市清晖园、东莞市的可园、佛山市的十二石斋,同被誉为广东四大名园。


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距广州市区17千米。是清代粤中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举人邬燕天聘名工巧匠,吸收苏杭庭园建筑艺术所建。其东南侧与稍晚的瑜园紧邻,今已成为该园的一部分;另一侧则与潜居、善言两座祖祠紧贴相通,占地约2000平方米。以池苑与临水楼台馆舍相配合,小巧玲珑,含蓄幽邃。内有主体建筑四座,以游廊式拱桥把园内空间分隔成东西两半:西半部有石砌河池,池北有深柳堂,池南有临池别馆,建筑细部装饰玲珑精致;东半部则有八角池、玲珑水榭,掩映在绿阴池水之中;还有孔雀亭、来熏亭。园内亭、台、池、馆的分布,借助游廊、拱桥、花径、假山、围墙与绿阴如盖的高树穿插配置,虚实呼应,构成起伏曲折、回环幽深、隐小若大的庭园结构。门联所题“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描绘出这名园的一大特色。


猜你喜欢

  • 罗车国

    亦作罗刹国。指沙皇俄国,为俄罗斯译名之讹。清康熙初张缙 《宁古塔山水记》: “逻车一种,近为边患。其国与西洋相邻,碧眼黄发,善用火枪,酣战不用衣甲,去此二三万里。其来也由海船,入黑筯、鱼皮部落,掠其貂

  • 太甲山

    在今江西玉山县北。《舆地纪胜》卷21信州:太甲山“在玉山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玉山县:太甲山“在县北二十五里。山势磅礴,上有商太甲庙。其北十里有洞岩。林壑掩映,峰岩奇秀,溪水流出,其声

  • 余干县

    南朝宋改余汗县置,属鄱阳郡。治所即今江西余干县。隋开皇间属饶州,大业初属鄱阳郡。唐属饶州。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余干州。明洪武初复为县,属饶州府。民国初属江西浔阳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在江西省

  • 玉树县

    1931年置,属青海省。治所在结古(今青海玉树县)。在青海省南部、通天河畔,邻西藏自治区。属玉树藏族自治州。面积1.35万平方千米。人口8.2万。辖1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结古镇。县名与州名同出一源,

  • 嶎嵂岭

    即东海岛。在今广东湛江市东南海中。《清一统志·雷州府》: 嶎嵂岭 “在遂溪县东南一百四十里海中。一名东海岛”。

  • 曲宿尔

    即曲水宗。在今西藏曲水县东北曲水。见“曲水县(2)”。

  • 彩塘

    在今湖南邵阳市东。《方舆纪要》 卷81邵阳县: 彩塘 “在城东。溉田三千余亩”。

  • 谢公岩

    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西南。《明一统志》 卷60襄阳府: 谢公岩 “在府治西南五里。昔谢希逸游此。故名”。上有仙人洞。其草经冬不萎,可避寒。洞旁有宋、明摩岩石刻。

  • 涌 (湧) 翠山

    又作拥翠山。在今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北十里。《方舆纪要》 卷116定边县: 涌翠山“在治北十里。有刀思郎遗垒”。

  • 阿房宫

    亦名阿城。秦代建筑,在今陕西西安市西三十里阿房村一带。《史记·秦始皇本纪》:“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 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