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路
即自今陕西蓝田县东南行,过秦岭,沿丹水,至今河南西峡县之道路。沿途设驿站。《新唐书·地理志》: 商州 “贞元七年,刺史李西华自蓝田至内乡开新道七百余里,回山取途,人不病涉,谓之偏路,行旅便之”。《舆程记》 云: “自武关 (今丹凤县东南武关) 西北行五十里至桃花铺 (今丹凤县东南桃花铺),又八十里至白杨店子 (今商州市东南白杨店),又八十里至麻涧 (今商州市西北麻街),又百里至新店子 (今蓝田县东南新店子),又百里至蓝田县。”
即自今陕西蓝田县东南行,过秦岭,沿丹水,至今河南西峡县之道路。沿途设驿站。《新唐书·地理志》: 商州 “贞元七年,刺史李西华自蓝田至内乡开新道七百余里,回山取途,人不病涉,谓之偏路,行旅便之”。《舆程记》 云: “自武关 (今丹凤县东南武关) 西北行五十里至桃花铺 (今丹凤县东南桃花铺),又八十里至白杨店子 (今商州市东南白杨店),又八十里至麻涧 (今商州市西北麻街),又百里至新店子 (今蓝田县东南新店子),又百里至蓝田县。”
古代从关中到汉中的南北通道。原自今陕西长安县子午镇南穿过秦岭,通往今安康市境。《汉书·王莽传》:元始五年(5),“莽以皇后有子孙瑞,通子午道。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经汉中”。颜师古注:“子,北方也。午
①即今安徽阜阳市西大田镇。清乾隆《阜阳县志》卷4:田家集在“西乡三十五里,颍河南岸”。②即今湖北宜城市东田集。清嘉庆十一年(1806)设巡司于此。在今湖北省宜城市东田集。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设巡
即今南广水。从今云南威信县境往北流入四川。《寰宇记》卷79戎州:“黑水,从胡监生僚界出东海,流入蜀江,唐天宝六年改为皂水。”
即今浙江舟山市舟山岛。元《大德昌国州志》卷4:“以舟之所聚,故名舟山。”《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定海县:舟山在“县东北二百里海中。一名观山。在昌国故城南。状如覆舟。嘉靖四十二年降海贼汪直于此”。
亦作小汶溪。在今云南绥江县东。《明史·地理志》 平夷长官司:“南有马湖江,又南有大汶溪,东有小汶溪,俱流合焉。”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巩州。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南。天宝元年 (742) 属因忠郡,乾元元年 (758) 属巩州。后废。
一名石砚岭。在今福建龙岩市东北雁石镇。地险仄,为戍守要道。明 《寰宇通志》 卷47漳州府: 砚石岭 “在龙岩县东,峰峦秀丽,气脉融和,取其石琢砚,甚光润”。《清一统志·龙岩州》: 雁石岭“岭北为雁石渡
即今广东化州市西南笪桥镇。清光绪 《高州府志》 卷10化州: 笪桥在 “州西南四十六里”。
在今广东怀集县西北武城。明、清置巡司于此。在今广东省怀集县西北武城。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武城巡检司于此。
亦名连水。即今广东南雄县西北之凌江。《水经·溱水注》:“涟水南流,注于东溪,谓之涟口。庾仲初谓之大庾峤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