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连城
又名半拉城。在今吉林珲春市西南图们江东。有唐渤海国东京龙原府古城遗址,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有宫殿,建筑格局模仿唐朝。
村名。在吉林省珲春市区西南部、图们江东岸。属三家子满族乡。人口620。以村北八个相连的古城址命名。通公路。古迹有八连城。
又名半拉城。在今吉林珲春市西南图们江东。有唐渤海国东京龙原府古城遗址,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有宫殿,建筑格局模仿唐朝。
村名。在吉林省珲春市区西南部、图们江东岸。属三家子满族乡。人口620。以村北八个相连的古城址命名。通公路。古迹有八连城。
北周武帝时改朐䏰县置,属巴东郡。治所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云阳镇。唐属夔州。《新唐书·成汭传》:乾宁三年(896),攻下夔州,“率(许)存泝江略云安,(王)建将皆奔”。即此。北宋为云安军治。元
1913年改富州厅置,后属云南蒙自道。治所即今云南富宁县。1929年直属云南省。1937年改富宁县。旧县名。1913年由富州厅改置。治今云南省富宁县驻地新华镇。因“富州县州县二字同时呈用,殊与全国各县
唐置,故址在今山西阳曲县北三十里何庄。《新唐书·地理志》:阳曲县“有赤塘关”。金置赤塘关镇。约在今山西省阳曲县北河庄一带。唐属阳曲县。
西魏废帝三年(554)改西凉州置,治所在永平县(今甘肃张掖市西北)。《元和志》卷40甘州:“因州东甘峻山为名。或言地多甘草,故名。”辖境相当今甘肃高台县以东弱水上游地区。其后屡有伸缩。隋大业三年(60
亦称典孙或典逊。在今缅甸南端之丹那沙林附近。《太平御览》 卷788引竺芝 《扶南记》 曰:“顿逊国属扶南。” 《梁书·海南诸国列传·扶南国》:“其南界三千余里有顿逊国,在海崎上,地方千里,城去海十里。
在今陕西延川县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57延川县:石油井“井出石油,六月取之,涂疮疾,即愈。《旧志》:高奴县出脂水,是也。或谓之石液云”。
明宣德四年(1429)置,属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治所即今四川松潘县东一百九十里小河乡。嘉靖四十二年(1563)属松潘卫。清改为小河营。
即今河北临漳县东南二十八里秤沟镇。明正德 《临漳县志》 卷2有秤钩湾集。
即今安徽六安市北马头镇。《清一统志·六安州》:马头汛巡司“在州北六十里。本朝乾隆五十四年置”。
在今四川平武县南大印镇。《方舆纪要》卷73石泉县:大印堡“在县东北。《边略》云:堡设在山阜,巍然天险,亦白草番出没要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