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官屯
在今山东茌平县西。清咸丰五年(1855)正月二十九日,太平军李开芳部自高唐突围,据守冯官屯,清军数次进攻受重创,后因僧格林沁引水灌城,太平军失守。
在今山东省茌平县东北。明初冯官率移民迁此立屯得名。清咸丰五年(1855年)正月二十九日,太平军李开芳部自高唐突围,据守冯官屯,清军数次进攻受重创;后因僧格林沁引水灌城,太平军失守,即此。
在今山东茌平县西。清咸丰五年(1855)正月二十九日,太平军李开芳部自高唐突围,据守冯官屯,清军数次进攻受重创,后因僧格林沁引水灌城,太平军失守。
在今山东省茌平县东北。明初冯官率移民迁此立屯得名。清咸丰五年(1855年)正月二十九日,太平军李开芳部自高唐突围,据守冯官屯,清军数次进攻受重创;后因僧格林沁引水灌城,太平军失守,即此。
即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驻地巴彦乌拉镇。1956年复置西乌珠穆沁旗驻此。1964年改名巴彦乌拉镇。
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南三十五里寺南庄北侧硖石山中。包括青莲寺和古青莲寺两座,相距约一里。两寺原为一寺,在宋代时分开。青莲寺北山岩上刻有东魏武定元年 (543) 题记。寺内有宋代建筑释迦殿,其他建筑如天王殿
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4井陉县:达滴岩口在“县西北九十里。东南至故关六十里。《关隘考》:自达滴岩以下,凡十二口,为故关北路。正统四年,于达滴岩置戍。嘉靖二十四年,又增兵防御”。
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南海滨。为盐场。清设盐课大使于此。
元置,属定远府。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东北。后废。古县名。元置,治今贵州省罗甸县东北。属八番顺元宣慰司。后废。
又作厄公。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苏里江东岸维亚泽姆斯基西南。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皇舆全览图》:乌苏里江厄公河口有“厄公噶山”。后属三姓副都统。《乾隆内府舆图》:乌苏里江阿翁必拉口北有“阿翁
东汉永初元年 (107) 析犍为郡南部置,治所在朱提县 (今云南昭通市境)。辖境约当今云南东川市东北至大关、绥江,贵州六盘水、威宁等市县地。建安十九年 (214) 改朱提郡。东汉永初元年(107年)置
即长江三峡。指今四川奉节县至湖北宜昌市间之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周书·陆腾传》:“天和初,信州蛮、蜑据江峡反叛,连结二千余里, 自称王侯,杀刺史守令等。”又《蛮传》:“屯据三峡,断遏水路,荆、蜀行人
即今安徽濉溪县南孙町镇。旧属宿州,当浍河南岸,道通蒙城县。清光绪《宿州志》卷3:孙疃集“至城五十里”。
十六国前秦置,为平凉郡治。治所即今甘肃平凉市。《晋书·苻登载记》:东晋太元十四年(389),前秦主苻登“进攻(姚)苌将吴忠、唐匡于平凉,克之,以尚书苻硕原为前禁将军、灭羌校尉,戍平凉”。即此。北周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