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北京

北京

①十六国夏昌武元年(418),赫连勃勃于长安置南台,以统万城为北京。在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

②北魏孝文帝自平城迁都洛阳后,以旧都平城为北京。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

③唐天宝元年(742)改北都为北京。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五代唐改为西京,寻复为北京;后晋亦以此为北京,皆为陪都。后汉建都于此,亦称北京。

④北宋庆历二年(1042),仁宗为抗拒辽对瓦桥、益津、淤口关及瀛、莫二州(今河北白洋淀以东的大清河流域以南)“关南”地区的土地要求,表示准备亲征,把真宗亲征时曾驻跸的大名府建为北京。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旧府城)。

⑤金天眷元年(1138)改上京临潢府为北京,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天德二年(1150)撤销北京名号。

⑥金贞元元年(1153),因中京大定府在新迁都城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城西南隅)之北,改称北京。即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

⑦明洪武元年(1368)欲定都北宋故都,建开封府为北京(即今河南开封市)。十一年(1378),因漕运难以恢复而撤废。

⑧明永乐元年(1403),改燕王时封地北平府为顺天府,建北京,即今北京市。十九年(1421)迁都顺天府,改为京师。洪熙元年(1425)拟还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仍改京师为北京。正统六年(1441)定北京为首都,复称京师。此后京师之称沿袭至辛亥革命。民国初曾一度改为北平,但自明成祖迁都后,皆俗称北京。


(1)京都名。(1)十六国夏昌武元年(418年)赫连勃勃于长安置南台,以统万城为北京。见《晋书·赫连勃勃载记》。(2)北魏孝文帝自平城迁都洛阳后,以旧都平城为北京。见《魏书·肃宗记》。(3)唐和五代唐、晋、汉都以它们的发祥地太原府为北京,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源镇一带,跨汾河东西。(4)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仁宗为抗拒辽对关南地区的土地要求,表示准备“亲征”,把真宗亲征时曾经驻跸的大名府建为北京,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八里。(5)金天眷元年(1138年)改上京临潢府为北京,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境内波罗城。天德二年(1150年),撤销北京名号。(6)金贞元元年(1153年),因中京大定府在西迁都城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城西南隅)之北,改称北京,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北大明城。(7)明洪武元年(1368年),以“中原土壤四方朝贡,道里均适”(《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欲定都北宋故都,建开封府为北京(今河南开封市)。十一年,因漕运难以恢复而撤废。(8)明永乐元年(1403年),成祖将作燕王时的王都北平府建为北京,改府名为顺天府,即今北京市旧城区;十九年,自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迁都顺天府,改北京为京师。洪熙元年(1425年),拟还都应天府,仍改京师为北京。正统六年(1441年)定北京为国都,复称京师。此后京师之称历清至辛亥革命不改,但习惯上自明永乐以后相沿都称北京。(2)都邑别称。(1)西晋时,江南人称洛阳为北京,见《晋书·张翰传》。(2)南朝宋时,称丹徒(实指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为北京。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宋文帝幸丹徒,诏称“朕违北京,二十余载”。见《宋书·文帝纪》。(3)省区名。明永乐元年建北京,撤销北平布政使司,以所领府州县直隶北京,即称这一辖区为北京。十九年定都北京,改称京师,这一辖区亦改称京师。(4)见“北京市”。


猜你喜欢

  • ?水

    一作��川水。即今陕西岐山县东��河上游。源出岐山县东北��谷,东南流至扶风县西入雍水。《汉书·沟洫志》:“关中灵轵

  • 金提店

    即今河北内丘县东十二里金店镇。明嘉靖二十五年 (1546) 于此筑金提堡。

  • 独勇寨山

    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69彭水县: 独勇寨山 “山险峻,昔人避乱居此,蛮僚不敢攻”。

  • 白云驿

    ①在今广西兴安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7兴安县:白云驿“在县东北漓江上,驿南有万里桥,漓江所经”。②唐置,即今陕西太白县西南白云镇。

  • 龙头营

    ①在今贵州龙里县东。《明史·贵州土司传》:天启二年(1622),安邦彦进围贵阳,巡抚王三善赴救,“三日抵龙头营,屡败贼兵,遂夺龙里”。②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清一统志·铜仁府》:龙头营“明万历

  • 插箭岭

    即今河北涞源县南三十里插箭岭。《方舆纪要》卷44广昌县: 插箭岭,“相传宋将杨彦郎曾插箭其上,亦曰插箭峪。明嘉靖三十二年蒙古俺答犯大同,趣紫荆关,攻插箭、浮图等峪,即此”。清设守备驻此。

  • 鹅笼山

    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四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清一统志·黄州府二》: 鹅笼山巡司 “在麻城县西四十里。一名铁壁关”。

  • 丁青宗

    亦名穹布丁青、霍尔丁青。即今西藏丁青县。藏语意为大台地、上广。原为三十九族首邑。西藏地方政府设丁青宗。1960年与色扎、尺犊两宗合并设丁青县,驻加莫塘。1916年置,治今西藏自治区丁青县甲木塘。196

  • 风陵

    即封陵。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风陵渡镇。《水经·河水注》:“关之直北,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陵。戴延之所谓风塠者也。”

  • 壶河川

    古名祁夷水。即今山西广灵县南壶流河。《方舆纪要》 卷44广灵县: 壶河川 “在县西南,即滋水也。自灵丘县流入境,经县西南壶川山,下有神泉流注焉,因名”。东流至河北蔚县入桑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