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塘
即今天津市塘沽区东北北塘镇。明、清均在此设防,并设有炮台。1860年“北塘之战”发生于此。北宁铁路有塘沽支线通此。
区片名。在天津市塘沽区东北部,东濒渤海湾。始建于明初,传以陈姓来此定居,称陈家堡;后以周围多塘淀,且处塘沽以北故易今名。1951年设北塘镇,1988年改为北塘街道办事处,内有街道10余条。沿海盛产鱼、虾、蟹等。为天津市主要水产品基地之一。京哈铁路经此并设站,是杨北公路、津北公路终点。地势险要,明、清两代均在此设防,并设有炮台。1860年“北塘之战”发生于此。
即今天津市塘沽区东北北塘镇。明、清均在此设防,并设有炮台。1860年“北塘之战”发生于此。北宁铁路有塘沽支线通此。
区片名。在天津市塘沽区东北部,东濒渤海湾。始建于明初,传以陈姓来此定居,称陈家堡;后以周围多塘淀,且处塘沽以北故易今名。1951年设北塘镇,1988年改为北塘街道办事处,内有街道10余条。沿海盛产鱼、虾、蟹等。为天津市主要水产品基地之一。京哈铁路经此并设站,是杨北公路、津北公路终点。地势险要,明、清两代均在此设防,并设有炮台。1860年“北塘之战”发生于此。
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南。《资治通鉴》:东晋咸和九年(334),辽西鲜卑段兰等攻柳城,慕容皝遣慕容汗等救之,“与兰遇于牛尾谷,汗兵大败,死者大半”。胡三省注:“牛尾谷, 在柳城北。”即此。
一名影珠山。在今湖南长沙县东北。《清一统志·长沙府》: 影珠山 “在长沙县东北七十五里。……亦名易公山。为元易公得道处”。即“影珠山”。
在今广西象州县东北四十里。《舆地纪胜》卷105象州: 居鹿山 “上有鹿池水。《九域志》 云:天欲雨,山上云气如鹿”。
一名裘亭、裘氏城。在今河南通许县东。《水经·渠水注》: 沙水 “又东南径陈留县裘氏乡裘氏亭西”。《寰宇记》 卷1陈留县: “裘氏城在县南六十里。《陈留风俗传》 云,陈留有裘氏城。《城冢记》云,秦时故县
唐天宝元年(742)改燕州置,治所在辽西县(今北京市顺义县西北)。乾元元年(758)复为燕州。
在今广西邕宁县西八尺江北岸。明置巡司于此。明《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八尺之北,大江之西,巡司名八尺,驿又名黄花。”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西北、邕江南岸。以近八尺江得名。地势险要,明洪武
建置不详。北周属土州,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境。隋开皇初废。
亦作巴补、巴普。西辽属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西南纳伦河北岸。元耶律楚材《西游录》上:八普城“西瓜大者五十斤,长耳(按:指驴)仅负二枚,其味甘凉可爱”。
1913年改广西直隶州置,后属云南蒙自道。治所即今云南泸西县。因与广西省名重复,1917年改泸西县。旧县名。1913年改广西直隶州置,治今云南省泸西县中枢镇。1929年因与广西省重名,改名泸西县。
西汉置,属武都郡。治所即今甘肃康县西北平洛镇。东汉废。西汉置,治今甘肃省康县西北平洛。“有蛮夷曰道”(《汉书·百官公卿表》)。属武都郡。东汉永和五年(140年)前废。北魏太和四年(480年)于此置平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