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宕渠县
南朝梁大同元年(535)置,为北宕渠郡治。治所即今四川盐亭县。西魏恭帝二年(555)改为盐亭县。
古县名。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置,治今四川省盐亭县。属北宕渠郡。西魏恭帝改为盐亭县。
南朝梁大同元年(535)置,为北宕渠郡治。治所即今四川盐亭县。西魏恭帝二年(555)改为盐亭县。
古县名。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置,治今四川省盐亭县。属北宕渠郡。西魏恭帝改为盐亭县。
即今四川武胜县。民国 《武胜县志》 卷1: 沿口场在 “县北三十里……商务繁盛,为河东冠”。1953年武胜县迁治于此。在四川省武胜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7.9万。镇人民政府驻沿
在今山西乡宁县西南。《元和志》 卷12昌宁县: 倚梯城,“累石为之,东北两面据岭临谷,西南两面俯眺黄河,悬崖绝壁百余尺,其西南角即龙门之上口也。以城在高岭,非倚梯不得上,因以为名。城中有禹庙。后魏孝文
西晋置,属南郡。治所即今湖北石首市。《旧唐书·地理志》:石首县“取县北石首山为名”。南朝宋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荆州(后改江陵府)。元属中兴路。明属荆州府。民国初属湖北荆东道。1932年直属
北宋初渤海遗民乌氏建,在今吉林鸭绿江畔白山市一带。《宋史·定安国传》: “定安国本马韩之种,为契丹所攻破,其酋帅纠合余众,保于西鄙,建国改元,自称定安国。” 宋初屡贡方物。后为辽所并。
大理国会川府。在今四川会理县。《元混一方舆胜览》 卷下: “汉名会川县,蛮名法歪纳。”
在今天津市武清县北。《方舆纪要》 卷11武清县: “县北三十里有漷水店,皆为往来孔道。”《日下旧闻考》 卷112: “漷水店今名漷水铺,与通州接壤。”
南宋置,属清江县。即今湖北宣恩县东北细沙乡。元末明玉珍改为东乡五路宣抚司。明洪武六年 (1373) 改为安抚司。
即今广东大埔县东南枫朗镇。清乾隆《潮州府志》 卷14大埔县: 枫朗墟在 “县东南八十里沙片里,小河水次通饶平、平和诸路”。
在今湖南会同县西十五里。《方舆纪要》卷82会同县:尖崖山“尖峰如削”。《清一统志·靖州》 作“尖峰山”。
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南。《隋书·地理志》:义宁县 “有茂山”。《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新会县: 茂山在 “县西南三十里。一名天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