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医圣祠

医圣祠

在今河南南阳市东关温凉河畔。为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而建。张仲景(150—219)名机。南阳郡涅阳(今邓县穰东)人。医术精湛,著作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等。据清代《医圣祠图志》载:祠分正、偏两院。正院有山门、中殿、正殿、两庑。正殿内塑有张仲景坐像及历代名医像;偏院有医圣井、医圣桥、素问亭、内经楼等。大门左侧立有“医圣张仲景故里”碑。大门内10米许为张仲景墓,墓前立“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碑。现设有张仲景纪念馆。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河南省南阳市东关温凉河畔。为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而建。张仲景(150—219),名机,南阳郡(治今南阳市)人。医术精湛,著作甚丰。后人收集整理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尤为著名。祠分正、偏两院,正院有山门、中殿、两庑,偏院有医圣井、医圣桥、素问亭、内经楼等。大门左侧立有“医圣张仲景故里”碑,大门内10米许为张仲景墓,墓前立“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碑。墓后有中殿、大殿,两侧有廊庑各三间。建国后大加修葺,并设立张仲景纪念馆,陈列展出他的生平和医学成就。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医 圣 祠


猜你喜欢

  • 宜君郡

    西魏大统五年 (539) 置,治所在宜君县(今陕西铜川市西北玉华南四里)。辖境相当今陕西铜川市及耀县北部、宜君县西部地。隋开皇三年 (583)废。义宁二年 (618) 复置,治所在华原县 (今耀县)。

  • 二郎滩

    即今贵州习水县东南二郎乡。清道光《遵义府志》卷6仁怀县:二郎滩在“城西北九十里”。

  • 掖山

    即今山东莱州市东二十里之大基山,为掖水所出之山。《魏书·地形志》 东莱郡掖县: “有掖山祠。” 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7谓大基山西岩之先天观即古掖祠。可证大基山即古掖山。

  • 桑隧

    又名桑里。春秋蔡邑。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左传》: 成公六年 (前585),“晋师遂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之师救蔡,御诸桑隧”。杜注:“汝南朗陵县东有桑里,在上蔡西南。”古邑名。春秋蔡邑。在今河

  • 西月河

    即今青海称多县西北之细曲(一说即扎曲,今称多县东雅砻江上源扎曲)。《新唐书·地理志》鄯州鄯城县:“又渡西月河,二百一十里至多弥国西界。”

  • 胡勒噶珊

    亦作呼拉。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南岸锡卡契。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 《皇舆全览图》: 黑龙江下游有 “呼拉噶山”。后属三姓副都统。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 混同江南岸,东至海滨旧设

  • 南丰 (豐) 县

    ①三国魏正始元年 (240) 置,属齐郡。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市西北二十里丰城乡。西晋废。《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正始元年(240),“以辽东汶、北丰县民流徙渡海,规齐郡之西安、临菑、昌国县界为新汶

  • 长社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长葛市东。《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三十三年(前274),“客卿胡阳攻魏卷、蔡阳、长社,取之”,即此。秦置县。本春秋郑长葛邑,相传后因社中树暴长,改名长社。在今河南省长葛市东。战国为魏

  • 沙沱寺

    即今四川云阳县东北沙市镇。民国《云阳县志》卷1:沙沱乡有沙沱寺场。

  • 吴造岘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寰宇记》卷112武昌县:吴造岘,“《舆地志》云,孙权于樊口被风破船,凿樊岭而归,因以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