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
①地区名。清末至民国时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各省为南洋,称江苏以北沿海各省为北洋。
②指今南中国海及周围一带海域,并包括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等。郑若曾 《海运图说》:“东洋有山可依,有港可泊,非若南洋、西洋一望无际,舟行遇风,不可止也。”
③即东南亚。
清末至民国时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各省为南洋,称江苏以北沿海各省为北洋。
①地区名。清末至民国时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各省为南洋,称江苏以北沿海各省为北洋。
②指今南中国海及周围一带海域,并包括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等。郑若曾 《海运图说》:“东洋有山可依,有港可泊,非若南洋、西洋一望无际,舟行遇风,不可止也。”
③即东南亚。
清末至民国时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各省为南洋,称江苏以北沿海各省为北洋。
①即阿迷。元属察哈汗国。即今新疆阿克苏市。②又名奄蔡、阿思。在今高加索以北,顿河下游一带。《元史·定宗纪》:“又从诸王拔都西征,次阿速境。”即此。
即今河北赤城县北一百二十里独石口北北栅子。为边门大口。明宣德中移开平卫于独石口,而口外多伦诺尔、开平城、土城子、张家口等均系独石分营防守,此口专司启闭,是与俄、蒙商贸要孔。区片名。在江苏省无锡市区中部
①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武德县(今河南温县东北武德镇)。四年(621)废。②唐武德五年(622)置,治所在容城县(今河北容城县北十五里城子村)。辖境相当今河北容城、新城、固安等县地。贞观元年(
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六十里。亦作浯山。一名巨平山。《水经· 汶水注》: “伏琛、晏谟并言:(汶) 水出 (朱虚) 县东南峿山,山在小泰山东者也。”
西晋太康初改南城县置,属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南。东晋太兴中复改为南城县。古县名。西晋太康初改南城县置,治今江西省南城县东南。属临川郡。东晋大兴年间复改南城县。
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修筑,北起上海吴淞炮台湾 (上海市吴淞镇北),南至上海闸北老靶子路 (今上海市北站附近)。长16.1公里。沪宁线建成后,成为沪宁线的支线。旧铁路名。在上海市北部。1876
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石柱子江口。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宽甸县图:东南有石柱子。
南明永历二年(1648)改阿迷州置,治所即今云南开远市。清顺治十六年(1659)复名阿迷州。
在今云南开远市北。《方舆纪要》 卷115阿迷州: 蛇花口 “在州北。为州境之险”。
在今天津市东北。三国曹操为沟通潞河和泃河而凿。渠因在泉州县而名。《三国志·魏书·太祖纪》: “从泃河口凿入潞河,名泉州渠。” 《水经·淇水》: “笥沟东南至泉州县与清河合,自下为泒河尾也,又东泉州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