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谯郡
①东晋太元中侨置,治所在山桑县 (今安徽巢湖市南约二十里秀芙乡)。南朝梁移治蕲县 (今巢湖市)。北齐废。
②东魏武定六年 (548) 改涡阳郡置,属谯州。治所在涡阳县 (今安徽蒙城县)。辖境相当今安徽蒙城等县地。隋开皇初废。
(1)东晋太元中侨置,治山桑县(今安徽巢湖市东南)。属豫州。南朝宋、齐属南豫州。梁移治蕲县(今安徽巢湖市)。北齐废。(2)东魏武定六年(548年)改涡阳郡置,治涡阳县(今安徽蒙城县)。属谯州。隋开皇初废。
①东晋太元中侨置,治所在山桑县 (今安徽巢湖市南约二十里秀芙乡)。南朝梁移治蕲县 (今巢湖市)。北齐废。
②东魏武定六年 (548) 改涡阳郡置,属谯州。治所在涡阳县 (今安徽蒙城县)。辖境相当今安徽蒙城等县地。隋开皇初废。
(1)东晋太元中侨置,治山桑县(今安徽巢湖市东南)。属豫州。南朝宋、齐属南豫州。梁移治蕲县(今安徽巢湖市)。北齐废。(2)东魏武定六年(548年)改涡阳郡置,治涡阳县(今安徽蒙城县)。属谯州。隋开皇初废。
又名安济桥、大石桥。在今河北赵县南五里洨河上。隋开皇年间,由工匠李春设计建造,为我国现存古代大型单孔石拱桥。桥长64.4米。桥拱肩敞开,在大桥的拱肩上,各建两个小拱,桥身构思精巧,既减轻重量,又利于排
亦作木苏尔山。在今新疆拜城县北。清乾隆《西域图志》卷21:木素尔鄂拉“旧音穆萨尔。……山脉自西三百里之萨瓦布齐鄂拉东行至此。峰峦峻拔,冰雪嵯峨,艰于行旅。自鄂拉北东北行通伊犁”。道光《新疆识略》卷1:
北宋分潘州置,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明曹学佺《蜀中广记》明曹学佺卷31《边防记》:“宋时分上、中、下潘三州。今阿失寨即上潘州。”元属吐蕃宣慰司。明初废。
即今河北曲周县东南侯村镇。《方舆纪要》卷15曲周县 “香城固堡” 条下载: 侯村堡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在河北省曲周县东南部。面积95.3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侯村,人口3030。古代
即今新疆民丰县东北安迪尔河。清宣统《新疆图志》卷67:安得月“源出南山,多源汇为三源,三源既合,北流为安得月河, 又北流伏于沙碛”。
即今河北易县西南塘湖镇。明弘治 《易州志》 卷5: 唐胡集 “在城南四十五里。
即今河南洛宁县东北河底乡。民国 《洛宁县志》 卷1: “河底镇,在城东北六十里。”(1)在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北部。面积102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河底,人口 4000。 因处古金水湖底部,故名
1936年6月革命根据地改陕甘省置,省府驻环县北河连湾。10月辖区向甘肃、宁夏省境扩展,有华池、曲子、环县、固北、预旺、预海、安边、定边、盐池、赤安、赤庆十一县。1937年初省府迁驻曲子镇 (今甘肃环
西魏置,属平兴郡。治所在鱼洞戍 (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西北)。隋大业初废入景谷县。古县名。西魏置,治今四川省广元市昭化镇西北。属平舆郡。隋大业初废。
①北宋置,属商水县。在今河南商水县南。《清一统志·陈州府》:谷阳镇“在商水县南,以在谷之阳为名”。②北宋置,属卫真县。在今河南鹿邑县东。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中部。区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