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杨站
又作苏斡延站、刷烟站。清置,故址即今吉林双阳县。《清一统志·吉林二》 “尼什哈站”条下:“伊勒们站,又西南五十五里至苏斡延站,即双杨站。”宣统二年(1910)置双阳县于此。
又作苏斡延站、刷烟站。清置,故址即今吉林双阳县。《清一统志·吉林二》 “尼什哈站”条下:“伊勒们站,又西南五十五里至苏斡延站,即双杨站。”宣统二年(1910)置双阳县于此。
一作绀峻山。在今甘肃张掖市东北。《隋书·地理志》:张掖县“有甘峻山”。《元和志》卷40张掖县:甘峻山“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出青鹘鹰,称为奇绝,常充贡献”。
①西晋置,属西郡。治所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陈户乡北。《资治通鉴》:东晋隆安五年(401),秃发利鹿孤“遣张松侯俱延、兴城侯文支将骑一万袭(沮渠)蒙逊,至万岁、临松”。隋省入删丹县。②唐贞观二十三年(64
喀喇沁左翼旗的俗称。治所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公营子。
在今河南滑县西南古黄河畔,近延津。《资治通鉴》:东晋咸和三年(328),石勒“自统步骑四万趣金墉,济自大堨”。即此。古津渡名。又称灵昌津。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北。魏晋南北朝时为黄河南北重要津渡。十六国后赵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以豫部蛮民置,属弋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商城县东北。寻属边城郡。南齐属安丰郡。北魏仍属边城郡。北齐废。古县名。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置,治今河南省商城县东北。属弋阳郡,
即今山东莱州市南马驿村。为通平度孔道。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掖县南有马驿铺。
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南之哈蟆河。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22: 牡丹江 “又东过宁古塔城南,有哈玛河自南来注之。河出城南老松岭,两源岐发,曰二道河,曰三道河,合西北流,折而北,庙儿岭水自西来注之,又北受
在今湖南桑植县南。《方舆纪要》 卷77安福所: 前山 “在所治 (今桑植县) 南。登山可以瞭望”。集镇名。(1)在浙江省临海市北部、河头溪南岸。属河头镇。人口3850。村后有形如蟾蜍之山,原名蟾山,后
在今山西宁武县北。《方舆纪要》 卷40崞县: 黄花岭堡 “在宁武关北二十里,……嘉靖中置”。
即今江苏里运河。《明史·河渠志·运河上》:“明初运粮, 自瓜、仪至淮安谓之里河。自五坝转黄河,谓之外河,不相通。”即今里运河。《明史·河渠志·运河上》:“明初运粮,自瓜、仪至淮安谓之里河。自五壩转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