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郡
隋大业三年(607)改熙州置,治所在怀宁县(今安徽潜山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安庆、潜山、岳西、怀宁、宿松、太湖、望江、桐城、枞阳等市县地。唐武德四年(621)改为舒州,天宝元年(742)复为同安郡,至德二年(757)改为盛唐郡。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熙州置,治怀宁县(今安徽潜山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天柱山、桐城市以南,铜陵县以西的长江以北地区。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舒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同安郡,至德二载(757年)又改盛唐郡。
隋大业三年(607)改熙州置,治所在怀宁县(今安徽潜山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安庆、潜山、岳西、怀宁、宿松、太湖、望江、桐城、枞阳等市县地。唐武德四年(621)改为舒州,天宝元年(742)复为同安郡,至德二年(757)改为盛唐郡。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熙州置,治怀宁县(今安徽潜山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天柱山、桐城市以南,铜陵县以西的长江以北地区。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舒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同安郡,至德二载(757年)又改盛唐郡。
①明洪武中改兴州置,属北平行都司。治所在今河北承德市滦河镇西南。永乐元年(1403)移治迁安县(今河北迁安县)。后废。②在今河北迁安县城内。《方舆纪要》卷17永平府:兴州右屯卫“在迁安县城内。本置于口
即今湖南耒阳市西南二十四里小水铺。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耒阳县图:县西南有小水。
即贺兰山。在今宁夏银川市西北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东南。《清一统志·阿拉善厄鲁特》:贺兰山“在旗东,与宁夏边接界。土人名阿拉善山”。魏源《圣武记》卷3:“贺兰山厄鲁特者,俗所谓阿拉山蒙古也。阿拉山即贺兰山
明、清时期习称浙江省会杭州以南的绍兴、宁波、台州、金华、衢州、严州、温州、处州八府为上八府,相当今浙江省的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一线以南全部地区和建德、桐庐、淳安三县(市)。称杭州、嘉兴、湖州三府为下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筑土城,在今福建诏安县东。
为汉马厩。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汉书·外戚传》:成帝许后“葬延陵交通厩西”。宋敏求《长安志》卷13:“交通厩去长安六十里,近延陵。”
在今湖南攸县东北。明、清置巡司于此。
即今云南富宁县东北剥隘镇。《清一统志·广南府》: 剥隘 “在 (宝宁) 县东南三百九十里,与广西田州之喇村及归顺州之送那邨接界”。民国时设县佐。
又作三仙湖。清光绪间形成集市。即今湖南省南县西南四十八里三仙湖镇。
在今湖南江永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1永明县: 荆峡镇山在 “县南八十里。两山对峙,中通小江,泄桃江、扶灵之水,实邑之关险。宋时设关镇守。熙宁中省,仍置寨兵屯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