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戎郡
南朝梁普通六年 (525) 置,属巴州。治所在其章县 (今四川巴中市东北三十里奇章乡)。《寰宇记》 卷139其章县: “哀戎郡以界内哀戎水为名。”隋开皇三年 (583) 废。
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置,治其章县(今四川巴中市东其章)。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巴中市一带。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南朝梁普通六年 (525) 置,属巴州。治所在其章县 (今四川巴中市东北三十里奇章乡)。《寰宇记》 卷139其章县: “哀戎郡以界内哀戎水为名。”隋开皇三年 (583) 废。
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置,治其章县(今四川巴中市东其章)。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巴中市一带。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在今四川平武县西北土城乡西南杨柳坝。《明通鉴》卷68:万历十三年(1585),“杨柳番出攻普安堡”。即此。(1)集镇名。在安徽省濉溪县中部。杨柳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4160。因村旁有大片杨柳林得名。
唐置,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贵州安顺市东。南宋后废。(1)唐置,治今贵州省安顺市扬武。南宋后废。(2)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以普宁军改置,治今陕西省佳县。属河东北路。辖境相当今陕西省佳县、神木、
即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北阿伦河。《清一统志·黑龙江》:阿里玛河“在齐齐哈尔城北五十里。源出西北兴安岭,东南流入嫩江”。
又名四顶山。在今安徽肥东县南。《隋书·地理志》:庐江郡襄安县有四鼎山。《方舆胜览》卷48庐州:四顶山,“《郡国志》:魏伯阳炼丹之所”。《清一统志·庐州府一》 引《县志》:“山俯瞰巢湖,上有四峰特起。”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介州。治所在今山西平遥县东南二十里东青村。大业初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平遥县置,治今山西省平遥县东青村。属介州。大业初省。
在今湖南道县东。唐元结《七泉铭序》曰:“道州东郭有泉七穴……其一曰潓泉,次曰泉,次曰涍泉、汸泉、德泉。铭之泉上,欲来者饮漱其流而有所感发者矣。留一泉名曰漫泉……一泉出山
亦作焰阳洞。在今四川仁寿县南。《舆地纪胜》 卷150隆州: 艳阳洞 “在州城至道观之后。昔张天师既誓玉女于井,因藏去其衣,念藏之未固,径取锁之石室, 或谓之藏衣洞。 洞在重岩之下, 㟏岈
即黄岘关的简称。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南。《梁书·武帝纪》:普通五年(524),“攻岘关”,即此。黄岘关的简称。在今河南省罗山县西南。《梁书·武帝纪》:普通五年(524年),“攻魏岘关”,克之,即此。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北三沙镇。明永乐十八年(1420)置烽火门水寨于此,正统九年(1444)移于松山。即今福建省霞浦县东三沙镇。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烽火门水寨于此,拨军戍守。正统九年(1444年)
①西汉置,为西河郡治。治所在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南境。一说在今陕西府谷县西北。东汉末废。②南朝宋置,属高凉郡。治所在今广东阳春或恩平、阳东等市县境。南齐以后废。③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广阳县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