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庄
又称四十八马头。在今贵州贵阳市南。《明史·王三善传》:天启初,水西土司安邦彦围攻贵阳,明将王建中率兵救援,“燔‘贼’四十八庄”,即此。
又称四十八马头。在今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天启初水西土司安邦彦围攻贵阳,明将王建中率兵救援,焚烧四十八庄,即此。
又称四十八马头。在今贵州贵阳市南。《明史·王三善传》:天启初,水西土司安邦彦围攻贵阳,明将王建中率兵救援,“燔‘贼’四十八庄”,即此。
又称四十八马头。在今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天启初水西土司安邦彦围攻贵阳,明将王建中率兵救援,焚烧四十八庄,即此。
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置,属绥建郡。治所在今广东广宁县西南东乡镇。隋属南海郡。唐武德五年(622)属绥州,贞观十三年(639)属广州。北宋开宝六年(973)废。古县名。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年)
即今广西河池市西北岜崙村。清光绪《东华录》:光绪三十一年(1905)二月,农民义军“窜河池属之六甲岜崙,陆荣廷率军渡江截剿”。即此。
即今辽宁本溪市东北牛心台镇。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辽宁本溪县:“牛心台距县市东北三十里,太子河右岸约二里,分上下牛心台。上牛心台,有炭坑,在南东入溪谷四里处……下牛心台在上牛心台下流三里,附近产石
一名马岭关。明置,在今山西太谷县东南四十五里马羚关村,与榆社县接界。明置巡司于此。
南齐改宋兴郡置,属益州。治所在南汉县(今四川成都市北三十里)。北周废。
①隋大业三年 (607) 改巴州置,治所在化成县 (今四川巴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巴中、平昌、通江等县地。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巴州。天宝元年 (742) 复改清化郡。乾元元年(758) 又改为
①即今安徽繁昌县东北三十五里三山镇。临江有三峰秀起,称三山矶,为江船避风港。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58:绍兴二年(1132)九月乙丑,“初命沿江岸置烽台以为斥堠”,凡八所,“三山”为其一。《明
北齐置,治所在莒县(今山东莒县)。隋开皇初废。北齐改城阳郡置,治莒县(今属山东)。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安丘、高密、胶州等市以南,诸城、莒县、莒南等市县以东地区。隋开皇初废。
①唐载初元年(689)改真源县置,属亳州。治所在今河南鹿邑县。神龙元年(705)复为真源县。②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曲阜县置,属兖州。治所即今山东曲阜市东十里旧县。金天会七年(1129)复名曲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信义礁西约25海里。为环礁,南北长7.4公里,东西宽4.6公里。高潮时淹没,低潮时露出。1935年公布名称为亚利斯亚安尼礁。1947年改名仙娥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