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口厅
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析汉阳县汉水以北地置,属汉阳府。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城区。1912年改为夏口县。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析汉阳县汉水以北地置,治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属汉阳府。以位于汉水入江之口(一称夏口)得名。1912年改县。
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析汉阳县汉水以北地置,属汉阳府。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城区。1912年改为夏口县。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析汉阳县汉水以北地置,治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属汉阳府。以位于汉水入江之口(一称夏口)得名。1912年改县。
元至正十八年 (1358) 朱元璋改建德路置,属中书分省。治所在建德县 (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梅城镇)。辖境相当今浙江建德、淳安、桐庐等市县地。寻改建德府。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改建德路置
在今江西上饶县南五十五里。《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上饶县:古良溪“出封禁山北溪,与丁溪山水合而入上饶江”。
亦名泰凝寺。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西北所龙村。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6: 惠远寺 “在炉城西北。雍正七年奉勅建,并赐名。其地一名噶达城,达赖喇嘛曾移居于此,至今由西藏派大堪布喇嘛往掌之。雍正九年御
明永乐五年 (1407) 属交趾布政司。治所在笼县 (今越南永富省青山县)。辖境相当今越南山萝省及永富省、河山平省部分地。宣德二年 (1427),地入安南。
唐称涑沫江或粟末水,辽、金时称宋瓦江、混同江,明始称松花江。即今吉林、黑龙江两省之松花江。源出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白头山天池,西北流至松原市汇合嫩江后折向东流,经黑龙江省南部至同江市注入黑龙江。《明一统
春秋时晋置,在今山西榆次市西南二十里。《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前514),“知徐吾为涂水大夫”。西汉为涂水乡。
在今山东邹平县南。《方舆纪要》卷31长山县:干沟河“出长白山,东流入孝妇河”。
①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方舆纪要》卷43沁水县:三尖山在“县东北三十里。三峰并峙”。②即今福建漳平市南三尖山。明嘉靖《漳平县志》卷2:三尖山“在县南三十里,崇峰耸峙,林木青翠”。③在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
一作华封。清置,即今福建华安县治华崶镇。有龙溪县丞驻此。1928年于此设立华安县。
又名大阳。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区。春秋时为虢国都。《左传》:僖公五年(前655),“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杜注:“上阳,虢国都。在弘农陕县东南。”古邑名。在今河南省陕县东李家窑村。西周、春秋曾为北虢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