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明山

大明山

①在今浙江松阳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4松阳县:大明山“在县西三十五里。亦曰留明山。高绝千仞,群峰罗列,涧水环绕,石磴萦纡,称为峻险”。

②即大名山。又名镆鎁山。即今广西武鸣县东北大明山,与马山、上林接界。《明史·地理志》 宾州上林县:“西有大明山,澄江出焉。”


(1)又称千亩田。在浙江省临安市西,为临安、淳安两市县界山。海拔 1280 米。山巅平坦,上有龙潭,山半有瀑,又有七峰尖、白蛇岩、鹞子峰、昆仑岩,俱森耸峭拔。相传朱元璋初时兵败,屯垦于此,后下山夺取政权。故称此山为大明山。(2)又称岜雌,壮语意为群山中“始祖”山。曾名大鸣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红水河和右江间。西北—东南走向,与都阳山构成广西弧形山脉西翼。主要由砂岩、砾岩和砂页岩构成。海拔约 1000 米。主峰龙头山(又称大明山,1760 米),在上林县西。广西重要水源中心和水源林区。山上云雾缭绕,特产“明山茶”。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 蒋峪集

    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南蒋峪镇。明嘉靖 《临朐县志》: 蒋峪集 “在县南七十里”。

  • 梁垛场

    即今江苏东台市东南十八里梁垛镇。傍串场河。产海盐。清时设盐课大使。民国初与富安场并而为一,改名安梁场。1912年后废。

  • 太原仓

    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南四里。《寰宇记》卷6陕县:太原仓“隋开皇二年置,以其北临焦水,西倚大河,地势高平,故谓之太原。周回六里”。唐改隋常平仓置,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周围6里,西俯太河,地势高平

  • 泥沙兀儿

    即乃沙不耳。今伊朗东北部内沙布尔。元 《圣武亲征录》: “命四太子攻也里、泥沙兀儿等城。” 即此。

  • 大禹陵

    或作禹陵。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八里。传是夏禹的陵墓。《史记·夏本纪》 说:“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陵背负会稽山,面对亭山,前临禹池。池岸建青石牌坊一座, 由甬道入内。旧有陵殿,

  • 柯山

    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北柯桥镇西三里。《清一统志 ·绍兴府》: 柯山 “在山阴县西南三十五里。上有石佛,高十余丈。下有水曰柯水”。

  • 白云驿

    ①在今广西兴安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7兴安县:白云驿“在县东北漓江上,驿南有万里桥,漓江所经”。②唐置,即今陕西太白县西南白云镇。

  • 双凤驿

    即今四川隆昌县西北双凤镇。清乾隆《隆昌县志》卷4:双凤驿场“北六十里”。驿当内江与隆昌之间,距离均六十里,为巴蜀通衢。

  • 骆谷关

    唐武德七年 (624) 置,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十八盘岭南。控扼傥骆道,为秦岭南北交通要隘。《元和志》 卷2京兆府盩厔县: 骆谷关 “在县西南百二十里。武德七年,开骆谷道以通梁州,在今关北九里。贞观四年

  • 焦溪笃住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镇远县东北蕉溪镇。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