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泉
在今河南卫辉市西北。《水经·清水注》:“(汲县)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庙。庙侧高林秀木,翘楚兢茂。相传云,太公之故居也。晋太康中,范阳卢无忌为汲令,立碑于其上。”
在今河南卫辉市西北。《水经·清水注》:“(汲县)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庙。庙侧高林秀木,翘楚兢茂。相传云,太公之故居也。晋太康中,范阳卢无忌为汲令,立碑于其上。”
乃西虢支庶。即今陕西宝鸡县。《史记·秦本纪》:武公十一年(前687)“灭小虢”。后为邑。春秋时称“西虢”为“小虢”。在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西。《史记·秦本纪》:武公十一年(前687年),“灭小虢”,即
一名籴米庙镇。即今上海市松江县南十七里泖港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娄县图: 南有大泖港。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金山县: “东北有大泖港镇。”在上海市松江区南部。面积58.7平方千米。人口4.
明嘉靖二十八年 (1549) 建,在今江西萍乡市西六十里。清时曾设插岭关镇于此。后废。
唐天宝元年 (742) 改万安县置,属巴西郡。治所即今四川德阳市东北五十里罗江镇。明曹学佺《蜀中广记》 卷51: 罗江县 “左水自安县来,右水自绵州来,合于县之东北,蹙成罗纹”,故名。乾元初属绵州。清
即汉长安城 (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西面中门直城门。王莽时因门正当东西驰道通过,故改门曰直道门。
唐天宝元年 (742) 改丹州置,治所在义川县 (今陕西宜川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名丹州。
在今湖南南县东南。《清一统志·澧州一》:大通湖“在安乡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接常德府沅江县界,亦洞庭之一隅也”。在湖南省东北部南县东南。原系洞庭湖一部分,由于泥沙淤塞而后筑堤围垸与大湖分开成内湖。20世纪
即今四川通江县北烟溪乡。清道光 《通江县志》 卷2: 烟溪场 “离城一百里”。1933年川陕省烟溪市苏维埃驻此。
①在今湖北浠水县东。《清一统志·黄州府二》: 昭化寺 “唐咸亨间,五祖宏忍禅师建。本朝顺治中复葺”。②在今陕西长武县城内东街路北。《元和志》 卷3邠州宜禄县: “昭仁寺,在 (宜禄) 县西十步浅水原上
在今辽宁北票市东南。民国 《朝阳县志》 卷12: “朝阳寺山为啦吗洞山南行之系,距县百二十里。山前有庙曰朝阳寺,以庙名山。” 山有城,又名城子山。康熙年间于山上建塔,蒙古族称纳井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