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阳山

安阳山

①又名阳山。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北五十里阳山。《寰宇记》卷92引《风土记》云:“周武王封周章少子斌于无锡县安阳乡。”《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无锡县:安阳山,周斌“卒葬山下,山因以名。峰峦奇峭,顶有龙湫,俗呼西阳山。昔时阳湖在其西麓云。元末,张士诚将莫天祐屯兵于此,以拒塞宜兴东出之道。今有垒营遗址”。

②一名大山。又称西大山。在今安徽霍邱县西,与河南固始县交界处。《寰宇记》卷129霍邱县:“安阳山在县西九十里。西属固始,东属霍邱。汉《地理志》云:安丰西南有大别山,又有阳泉县。今验古迹阳泉县在山西北,安丰县在山东北,各取县之一字为名。”

③在今河南固始县东。《隋书·地理志》:固始县“有安阳山”。《寰宇记》卷127固始县:“安阳山在县东六十里。山顶与霍县分界。”《方舆纪要》卷50固始县:安阳山“一名大山。势甚高耸。有白龙池在其上。《志》云:唐元和中平蔡,尝驻兵于此。又有故元时大山民寨”。

④在今湖南桃源县西。《方舆纪要》卷80桃源县“穿石山”条下:“又安阳山,在县西百二十里。高万丈,云气开合,可占晴雨。”


即“大阳山(1)”。


猜你喜欢

  • 临海郡

    三国吴太平二年 (257) 分会稽郡置,属扬州。治所在临海县 (今浙江临海市)。宋 《嘉定赤城志》 卷1: “取郡东北临海山而名。” 寻徙治章安县 (今浙江台州市椒江区章安镇)。辖境当今浙江灵江、瓯江

  • 黄泥关

    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西。《清一统志·靖州》: 黄泥关 “西接贵州黎平府锦屏县界,北接贵州镇远府天柱县界。有把总分防”。

  • 度周川

    即洮河上游一支流,在今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东南境。《晋书·乞伏乾归载记》: 隆安二年(398),西秦乞伏益州 “率骑二万,伐吐谷浑视羆至于度周川,大破之”。即此。

  • 凯过河

    亦作凯歌河。即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梅江 (秀山河)。《方舆纪要》 卷73邑梅洞长官司: 凯过河在 “司西北二十里。源自乌罗三洋溪流出,会买赛河,东入辰州大江。旁有凯子砦,行者于此过渡”。

  • 龙石县

    唐开成四年(839)置,为平原羁縻州治。治所在今越南高平省广渊县。后废。

  • 鼓子峰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八曲。《清一统志·建宁府》 “天柱峰” 条下: 鼓子峰 “其石如鼓,前有鼓楼崖,后有三层峰”。

  • 前山市

    即今广东徐闻县东北前山镇。清宣统 《徐闻县志》 卷1: 前山市在 “县东九十里”。

  • 保善州

    唐宝应元年 (762) 置,为党项部落州,属秦州都督府。在今甘肃泾川及陕西陇县一带。唐末废。

  • 笙竹岐

    在今湖南湘阴县南。《方舆纪要》 卷80湘阴县 “锡江砦” 条下: 笙竹岐 “世传舜采笙竹于此。今为笙竹驿”。

  • 金山卫

    亦曰小官镇。明洪武九年 (1376) 置,治所即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金山卫。清雍正二年 (1724) 改置金山县。乾隆十七年 (1752) 省卫。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置,即今上海市金山区东南金山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