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官渡镇

官渡镇

即今云南昆明市东南官渡镇。元于此置官渡县。


(1)在河南省中牟县东部。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官渡,人口500。1995年由邵岗村迁今址新建。因境内官渡桥村一带东汉末为“官渡之战”的古战场而得名。1956年设邵岗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6年改官渡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并产花生、西瓜、大蒜和苹果、梨、葡萄等。有机修、面粉、食品加工、砖瓦等厂。陇海铁路、310国道经此。古迹有“拒袁斩将”碑一通。(2)在湖北省竹山县中南部。面积329.5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官渡街,人口 2000。早年官方在此设渡口,街临渡口,故名。为县境重镇。1949年属竹山县第八区。1952年属官渡区,1958年属跃进公社,1961年复属官渡区。1975年置官渡公社。1981年蒲溪公社部分划入。1984年改区,1987年置官渡镇。2001年梁家乡并入。堵河(官渡河)纵贯,有百里河、瓦桑河、梁家河、小河等注入。主产小麦、玉米。还产生漆、核桃、板栗、香菇、党参、天麻等。矿产有石煤、铁、铜、铅等。有黑硅石、农具等工业。竹洪公路经境,官渡河通行木船。(3)在湖南省浏阳市东部。面积100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官渡,人口 2850。古代官府在此设渡口,故名。1950年属浏阳二区。1956年设官渡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改官渡公社。1992年置镇。主产稻,兼产猕猴桃、金橘、花生、竹、木材。矿产有烟煤、石灰石。有针织、建材、花炮、凉席、铸造、竹木加工等厂。浏铜公路经此。(4)在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西北部。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5.2万。镇人民政府驻官渡岭,人口 3200。境内西部石门古渡,原为吴川至遂溪、雷州交通要道,昔日官员往来必经此渡,故名。1949年属吴川县七区石门乡,1958年改属湛江市郊区龙头公社。1960年属吴川县石门公社,1961年复归市郊区龙头公社。1978年析置官渡公社,1983年改区。1984年改属坡头区,1987年撤区建镇。地处五里山港东北岸台地平原区。主产稻、薯类。海港北端石门海峡咸淡水交汇,为天然蚝场,特产石门蚝。有酿酒、水泥、制砖、家用电器、石料加工等厂。325国道经此。(5)在广东省翁源县西南部、滃江两岸。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官渡街,人口 3330。昔时有一官人捐资在此建渡口,故名。1950年属翁源县二区利龙乡。1958年与六里同属利龙公社,1960年析置官渡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乡,1993年设镇。属滃江盆地中河谷平原和丘陵。主产稻,并产甘蔗、花生、大豆等。有电站、运输队、农机修配厂等企业。106国道和官灯公路在此交会。(6)在重庆合川市中部偏东、渠江右岸。面积56.6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官渡场,人口 3380。以场东临渠江,昔时由公共集资设有义渡口,故名。明洪武为江岸渡口么店子,属大遨里。清乾隆成集市,属明月里;咸丰始建场;光绪为仁寿乡辖场。1926年设官渡镇,1941年改乡。1949年底区设此,1958年福寿、龙溪两乡划入组建官渡公社。1959年恢复原建制分置福寿、龙溪公社,1968年改为灯塔公社。1971年复原名,1983年改乡。1992年安全、方碑、蒲溪三乡划入组建官渡镇,次年安全、蒲溪两乡划出。2001年福寿镇并入。产稻、小麦、玉米和柑橘、甘蔗。有重庆市首家高密集流水养鱼场。为全市蚕桑基地之一。有酿造、猪鬃、建材、石膏板等厂。市场以农副土特产品交易为主。粽车公路经此,官福、官方、方明等公路相连。江岸设有汽渡,渠江通轮船。有东汉崖墓群、明清两代墓群。(7)在重庆市巫山县南部。面积74.4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官渡河,人口 2690。清代建场。相传建场时有一府官在此渡河,故名。1952年置官渡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置镇。辖原官渡、桐园乡所属区域。主产稻、小麦、玉米。特产油桐、乌桕。有酿酒、农副产品加工、农机修理等厂。为县境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巫山至湖北建始公路经此。(8)在四川省万源市北部。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官渡,人口 5000。明时川陕地方官员定期在此会哨(开会),故名。1950年置官渡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4年置镇。产核桃、生漆、茶叶、板栗及中药材天麻、麝香、萼山尖贝。有煤、铁、石灰石、大理石等矿。有采煤、水泥、大理石开采、炼铁、林场等业。襄渝铁路、汉渝公路经此。(9)在贵州省赤水市东部、习水河中游东岸。面积202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官渡,人口 2700。据《洪龙传》载,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袁氏集资沿河设渡,始称官渡塘。后改为官渡场。清为仁怀厅赤水里。1915年为习水县治,更名习水镇。1950年县治迁温水镇,复名官渡镇。1961年为官渡公社。1965年由习水县划入。1991年鱼湾、五里、玉皇、新华四乡并入置官渡镇。马合公路经此。(10)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南部偏西。面积17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官渡,人口 4000。为历史文化古镇。宋大理时已称官渡,为士大夫游乐缆船的渡口,故名。元初置官渡县。后滇池水下降,渡口渐废,周围尽成田畴。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为官渡县治。清为昆明县二十五里、四十三堡之一。辛亥革命后置官渡镇。1950年为昆明县二区,1953年为昆明市五区。1956年属官渡区,为区人民政府驻地。1958年为先锋公社。1984年为官渡办事处,1988年复设镇。地处昆明坝子南部。产稻、小麦、蚕豆、油菜籽、蔬菜等。特产“官渡饵”。有建筑、建材、化工、造纸、纸制品、粮食制品、服装、药材、商贸、运输等企业。南小公路经此,公共汽车通市区。古迹有唐土主庙、元妙湛寺塔、明金刚塔、清孔子楼、楞严阁等。


猜你喜欢

  • 阳武寨

    北宋置,属崞县。在今山西原平市西北三十五里。

  • 广川县

    ①西汉置,属信都国。治所在今河北景县西南广川镇。《水经·淇水注》 引阚骃曰:“县中有长河为流,故曰广川也。”东汉属清河国。晋属勃海郡,北魏属长乐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废。②东晋侨置,属齐郡。治所在

  • 淡水寨

    在今广东雷州市东南。《清一统志·雷州府》: 淡水寨 “在海康县东南五十里淡水港口,为县咽喉要地。明崇祯十年知府朱敬衡置”。旧有外委把总驻防。明崇祯十年(1637年)置,在今广东省雷州市东南。

  • 古兜山

    俗称百峰山或北峰山。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南。《清一统志·广州府一》:古兜山“在新会县西南八十里。最高峻,东与厓山相峙,西与新宁县百峰山相连,有峰曰汤瓶咀”。古称百峰山,当地称北峰山。在广东省台山市与江门市

  • 塔城道

    1916年由伊犁道的塔城和迪化道的沙湾、乌苏二县置,属新疆省。治塔城县 (今新疆塔城市)。辖境约当今新疆塔城地区及克拉玛依、石河子、屯奎三市。1928年废。1916年12月由伊犁道的塔城县和迪化道的沙

  • 蒙谷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宋梅尧臣有 《依韵和刘厚甫舍人扬州五题·蒙谷》 诗。②在今青海海晏县北湟水发源处。《新唐书·吐蕃传》: “湟水出蒙谷,抵龙泉与河合。”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北宋欧阳修有诗。

  • 龙兴寺

    ①即今河北正定县城内隆兴寺。创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原名龙藏寺。北宋开宝四年(971)改名龙兴寺。清康熙年间定名隆兴寺。②唐建。在今山西新绛县城内。寺内有碧落碑。碑文刻于唐总章三年(670)。书法

  • 凌云 (雲) 寺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寺以山名。因寺左侧有世界最大的弥勒石刻像乐山大佛,亦名大佛寺。寺始建于唐,元代寺毁。明洪武八年 (1375) 重建,明末又遭兵燹。清康熙六年(1667) 重建。此后又多次修

  • 玄象山

    一名倒虎山。或作倒兽山。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南,接蓝田县界。《元和志》卷1渭南县:“倒兽山,一名玄象山。在县东南五十里。王子年隐处也。”

  • 小史

    一名那色波。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南卡尔希。唐为安西都护府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