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冢戍
一名空冢戍。南朝梁置,属南安县。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汉源镇五斗咀。《梁书·张齐传》:“使齐置大剑、寒冢二戍,军还成都。” 西魏改为开远戍。
一名空冢戍。南朝梁置,属南安县。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汉源镇五斗咀。《梁书·张齐传》:“使齐置大剑、寒冢二戍,军还成都。” 西魏改为开远戍。
在今河北昌黎县南二十五里。《明史·地理志》 昌黎县: “又有蒲泊,旧产盐,置惠民盐场于此。” 又 《方舆纪要》 卷17昌黎县: 蒲泊 “源出县东二十里海眼山,旁近诸山溪之水皆流合焉,历惠民场东南而入于
明洪武四年(1371)置,属东胜卫。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境。后废。
在今福建龙岩市东北铁石洋。《方舆纪要》 卷99漳州府龙岩县: 铁猫儿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铁石洋,特起圆阜,如猫内顾,龙川诸水经其下,为县之水口山”。
古黄河津渡。在今河南延津县北胙城东北。《晋书·石勒载记》:“勒出成皋关,围陈留太守王讚于仓垣,为讚所败,即屯文石津。”在今河南省浚县西南古黄河上,为魏晋南北朝时黄河重要津渡。《资治通鉴》:西晋永嘉四年
又名四望亭。唐建。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北宋苏轼有诗: “颓垣破础没柴荆,故老犹言短李亭。”又称四望亭。唐太和中建,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临淮关南。北宋苏轼诗:“颓垣破础没柴荆,故老犹言短李亭。”
即封陵。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风陵渡镇。《水经·河水注》:“关之直北,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陵。戴延之所谓风塠者也。”
即今陕西山阳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漫川关。即故漫川县。明成化十三年(1477)移丰阳巡司于此。清顺治十三年(1656)裁。
国名。王治卑品城,在今新疆民丰县南吕什塔吾山北麓,尼雅河上游十万铁里木一带。汉初属匈奴。宣帝神爵二年(前60)属西城都护。东汉时为鄯善所并。后复立,三国魏晋属于阗。
即今四川资中县东沱江东岸苏家湾镇。民国《资中县续修资州志》卷2:“苏家乡旧名苏家湾。在县东二十五里。为水程要冲,商船络绎不绝。明有苏家寺。今废。”
在清科布多北,城因河得名。即今蒙古国科布多省科布多河。《嘉庆会典图》 卷132科布多图说: “科布多河出阿尔泰乌梁海旗,为索果克河。东流,南合瑚尔噶泊、辉汉泊、和通泊水; 东南流,西合噶斯河,折而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