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屏东市

屏东市

1933年日本占领期间置,属高雄州。治所即今台湾屏东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设屏东市,为台湾省辖市。1950年改设屏东县。据 《清一统志·台湾府》: 半屏山 “在凤山县北七里。《通志》: 自台湾县大小冈山,迤逦而南,近附于县治者,为半屏山。形如画屏,故名”。屏东以在半屏山之东,故以为名。


(1)旧市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市。在今台湾省东南部。1950年全省调整区划时撤销,改设屏东县。(2)市镇名。在台湾省屏东县西北部,西以高屏溪界高雄县。面积65.1平方千米。人口约21.5万。为屏东县治。原为西拉雅平埔人阿缑社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福建海澄人入垦,光绪十年(1884年)筑阿缑城。1920年改名屏东,因位高雄市半屏山以东得名。清属凤山县。1920年设屏东街,属高雄州。1933年升格为市,仍属高雄州。1945年光复后升为省辖市,1950年划属屏东县。地处高屏溪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农业盛产稻、香蕉、甘蔗和西瓜。工业除制糖、制烟外,还有电子、电器、食品、乐器、木器等,建有屏东纸业工业区。设有农业、师范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为纵贯铁路终点和屏东铁路起点,1号省道过此,为3号、22号省道起点。有高屏铁路桥和高屏大桥与高雄县连接。西部建有机场。古迹有孔子庙、慈凤宫、东山寺及阿缑城遗迹等。


猜你喜欢

  • 六品泉

    在今江苏吴江市东南六里。《清一统志·苏州府一》:六品泉“唐陆羽品为第四,张又新品为第六”。

  • 枋山

    即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枋山乡。据钟桂兰等纂 《屏东县志》 说: “枋山二字土音即枋山,传系古代枋山村附近崩山次头山突告崩裂,因而得名。以崩山字义不雅,改称枋山。” 日本占领期间设枋山庄。1945年抗日战

  • 贞女镇

    在今浙江萧山市西南。《资治通鉴》:唐中和三年(883),“刘汉宏分兵屯黄岭、岩下、贞女三镇。钱镠将八都兵自富春击之,破黄岭,擒岩下镇将史弁、贞女镇将杨元宗”。即此。

  • 婺州路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婺州置,二十一年 (1284) 后属江浙行省。治所在金华县 (今浙江金华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金华江流域及兰溪、浦江诸市县。至正十八年 (1358) 朱元璋改为宁越府。元

  • 五篆山

    一作武篆山。在今广西东兰县西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109东兰州:五篆山“在州西南”。

  • 董家林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东北董家林村。其地发现西周初年燕国都城和匽侯墓葬。

  • 龙湖

    ①在今福建泉州市南。《寰宇记》卷102泉州晋江县:“龙湖在县南一百里,有庙存焉。”明《八闽通志》卷7《地理志·山川》:龙湖“在府城南。相传湖与海通,中为涌沙所隔,遂别为湖。尝有龙出入其中,故名”。《清

  • 西山八国

    指住牧于今四川羊拱山、鹧鸪山、邛崃山以西的八个部落。《新唐书·韦皋传》:贞元间,“西山羌女、诃陵、南水、白狗、逋租、弱水、清远、咄霸八国酋长,皆因皋请入朝。……乃诏皋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云南安抚司

  • 渤泥国

    亦作勃泥或浡尼。即今加里曼丹岛。公元1405年 (明永乐三年),国王麻那惹加那曾率家属来中国访问,1408年到南京,旋即病死。遵照国王的遗嘱,明王朝以王礼葬于南京安德门外石子岗。

  • 玉口山

    又名牛斗山、玉城山。在今四川大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69大足县:玉口山“有老君洞,宏敞可容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