嶀山
在今浙江嵊县北二十八里。宋 《嘉泰会稽志》 卷9嵊县: 嶀山 “两岸峻壁,乘高临水,深林茂竹,表里辉映”。
在今浙江嵊县北二十八里。宋 《嘉泰会稽志》 卷9嵊县: 嶀山 “两岸峻壁,乘高临水,深林茂竹,表里辉映”。
即今湖南宜章县东北六十里赤石乡。明、清置巡司于此。在广东省海丰县西部偏南。面积278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赤石,人口 2200。驻地初名日隆圩,清中叶改今名。镇以驻地为名。1953年属鲘
又作猫儿庄。在今江苏邳州市南运河东岸。《明史· 河渠志五》: 万历三十年 (1602),议“浚猫儿窝等处之浅”,以终泇河未就之功。即此。清时邳州州同驻此。
在今四川若尔盖县境。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置双则红凹寨土千户。
在今江西樟树市附近。《方舆纪要》卷87临江府清江县: 固本堤在 “府城 (今临江镇)东。古堤也。赣、袁二水合流东下,最易冲啮。宋嘉定迄咸淳,守土者相继伐石甃砌为堤,水方顺道。元大德间亦常增修。明朝宏治
唐至德元年 (756) 改安化郡置,治所在顺化县 (今甘肃庆阳县)。辖境相当今甘肃西峰、庆阳、环县、合水、华池等市县及陕西志丹县西部。乾元元年 (758) 复名庆州。唐至德元载(756年)改安化郡置,
又名三店塘。在今上海市松江县东南。《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华亭县:三店“在府东南。嘉靖三十四年,官军击倭于吴江之平望,倭败走三店,官军复邀击,败之”。集镇名。(1)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北部。属三店街道
唐天宝元年(742)改大牢县置,属和义郡。治所在今四川井研县西南。一说在今荣县西。乾元元年(758)属荣州。后徙治今乐山市东南金山镇。元废。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大牢县改名,治今四川省荣县西
在今河南延津县西北沙门村。《方舆纪要》 卷47延津县: 香台关 “在县北。地名沙门镇,有巡检司”。
即今安徽定远县南四十四里张桥镇。清《乾隆内府舆图》:定远县南有张桥驿。
在今辽宁绥中县西南。《方舆纪要》卷37广宁前屯卫:杏花沟在“卫东北三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