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氐
居于巴地的氐族人,为氐族一支。东汉末,自巴西(今四川阆中)、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徙于汉中盆地。三国魏时,首领李虎率众五百余户附魏。西晋元康间,首领李特率众入蜀,太康年间占领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建立成汉政权,为十六国之一。
居于巴地的氐族人,为氐族一支。东汉末,自巴西(今四川阆中)、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徙于汉中盆地。三国魏时,首领李虎率众五百余户附魏。西晋元康间,首领李特率众入蜀,太康年间占领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建立成汉政权,为十六国之一。
宋大理国置,属建昌府。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佑君镇(西河)。大理置,治今四川省西昌市西南泸州。属建昌府。《元混一方舆胜览》泸州:“蒙氏号沙城赕”;《元史·地理志》:泸州,“昔名沙城赕”,即段氏时旧名。元至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改底木达屯置,属美诺厅(后改懋功屯务厅)。即今四川小金县北抚边乡。次年,设抚边营守备于此。
战国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改楚巫郡置,属南郡。治所即今四川巫山县。《汉书·地理志》:巫县“有盐官”。三国蜀汉属巴东郡。西晋为建平郡治。隋开皇初改为巫山县。古县名。秦置,治今重庆市巫山县北。因巫山得
西魏置,属利州。治所在东洛城(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西北四十里)。辖境相当今四川广元市西南部地。北周废入平兴郡。西魏置,治东洛县(今四川广元市西南)。北周废。
元置,属河南行省。治所在黄冈县 (今湖北黄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北黄州、麻城二市及红安、黄陂、新洲三县地。明改为黄州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黄州置,治黄冈县(今湖北黄冈市)。属河南江北行省。辖境
1913年降呼兰府置,属黑龙江省绥兰道。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呼兰县。以呼兰河而得名。《满洲源流考》 卷18: “呼兰,满州语烟洞也。” 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旧县名。1913年改呼兰府置,治今黑龙江省哈
即今陕西武功县(普集镇)东北长宁乡。《方舆纪要》卷54武功县:长宁驿“在县东三十五里,俗曰东扶风镇,军站也”。
①西晋置,属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榆社县北三十里社城镇。《晋书·石勒载记》: “石勒字世龙……上党武乡羯人也。” 北魏延和二年 (433) 改为乡县。唐武则天时改乡县复置武乡县,属潞州。治所在今山西武乡
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南。宋 《嘉泰会稽志》卷9上虞县: 罗岩山 “在县 (治今丰惠镇) 北七里”。《方舆纪要》 卷92 绍兴府上虞县: 罗岩山“丹岩翠壑,泉石甚胜。其旁数山环列,而罗岩为之冠”。
①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六十里东关镇西北,裕溪河东岸濡须山上。三国吴诸葛恪筑,隔濡须水与七宝山上的西关相对。《三国志·魏书·齐王芳传》:嘉平四年(252),征南大将军王昶等征吴,“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大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