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原县

平原县

①秦置,属济北郡。治所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二十五里张官店。《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北击齐,“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即此。西汉为平原郡治。东汉为平原国治。北魏为东青州治,后属安德郡。北齐始移治今平原县。隋属平原郡。唐属德州。清属济南府。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1925年属德临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②南朝宋置,属阳平郡。治所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三十里平原村。北魏属东阳平郡。北齐徙今山东宁阳县。隋改名龚丘县。

③南朝宋侨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南二十里好生镇北。北齐天保七年(556)移治梁邹城(今山东邹平县东北)。隋开皇三年(583)移治邹平城(今邹平县北)。开皇十八年(598)改为邹平县。

④北魏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礼县或西和县境。北周废。

⑤隋开皇十年(590)改龙乡县置,为泷州治。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南百里。开皇十八年改为泷水县。

⑥唐永隆二年(681)置,属思唐州。治所在今广西平南县西北。长庆三年(823)改为思和县。


(1)古县名。(1)南朝宋大明中置,治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属鲁郡。北齐文宣帝移治今宁阳县,属任城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名龚丘县。(2)南朝宋武帝侨置,治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南。属平原郡。北齐属东平郡。隋开皇三年(583年)移治今邹平县北,属齐州。十八年改为邹平县。(3)隋开皇九年(589年)以龙乡县改名,治今广东省罗定市南。为泷州治。开皇十八年改为泷水县。(4)唐永隆二年(68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西北。属思唐州。长庆三年(823年)改名思和县。(2)今县名。在山东省西北部。属德州市。面积 1105 平方千米。人口44.7万。辖8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平原镇。因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故名。战国为赵平原邑。赵惠文王封弟胜为平原君,即此。秦置平原县,治今县南,属济北郡。《水经注·河水》:“河水又北径平原县故城东。《地理风俗记》曰:原,博平也,故曰平原矣。”西汉于此置平原郡。北魏属安德郡。北齐徙今治。隋属平原郡。唐属德州。明属济南府德州。1914年属东临道,1925年属临德道,1928年直属省。抗日战争时期历属冀南区、冀鲁边区、渤海区。1950年归德州专区,1956年改属聊城专区,1961年复归德州专区。1967年属德州地区,1994年属德州市。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向东北倾斜。境内有马颊河、赵王河、洪沟河、鬲津河、德惠新河等。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特产绢花、羽毛画。工业有轻工、纺织、机械、水泥、化肥、建材、食品等。京沪铁路、105国道、济德公路经此。古迹有龙门、千佛塔等。


猜你喜欢

  • 甲子门水

    即今广东陆丰县东南鳌江、流江。《方舆纪要》卷103海丰县:甲子门水在“县东二百十里。《志》云:县有大陂、龙溪诸水,俱由此入海。海上有大石壁立,上下各有六十甲子字,故名。……明嘉靖中,倭寇广州,败还甲子

  • 义胜军

    ①唐中和三年(883)改浙江东道节度为义胜军节度,治所在越州(今浙江绍兴市)。辖境相当今浙江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以南部分。光启三年(887)改威胜军节度,乾宁初又改为镇东军节度。北宋初废。②唐方镇名

  • 五子石山

    在今广东平远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3平远县:五子石山在“县(治今仁居镇)东北三十里。山多石峰,壁立云际。其最胜者为宝鼎。宝鼎诸峰, 含珠、击磬、睡佛诸洞,高处约数百寻,好事者缘崖而上,豫章、闽、越

  • 瓦亭

    即春秋卫之瓦邑。在今河南滑县南瓦冈。《水经·济水注》:“酸渎水又东北,径燕城北, 又东径滑台城南,又东南径瓦亭南。”(1)又称东瓦亭关。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南瓦亭。东汉置。为重要关隘。建武八年(

  • 榆木川

    在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东境。一说在今多伦县西北。《明史· 成祖三》: 永乐二十二年(1424),以蒙古太师 (明封和宁王) 扰边,朱棣率师北征,六月班师,七月 “己丑,次苍崖戍,不豫。庚寅,至榆木川,

  • 汤阴县

    隋开皇六年(586)析邺县置,属卫州。治所在今河南汤阴县东。大业初属汲郡。大业末废。唐贞观元年(627)改汤源县复置,属相州,移治今河南汤阴县。金属彰德府。元属彰德路。元末废。明洪武元年(1368)复

  • 大城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治所即今广东饶平县东南所城。清乾隆六年(1741)移黄冈协右营守备驻此。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治今广东省饶平县东南。属广东都司。清乾隆六年(1741年)移黄冈协

  • 木昔砦

    在今甘肃岷县西南。《方舆纪要》卷60岷州卫:木昔寨“在卫西南十里……官军戍守处”。《清一统志·巩昌府》:木昔砦“在岷州西南十五里”。

  • 白鹤观

    ①唐弘道元年(683)建,北宋大中祥符中赐名承天白鹤观。在今江西九江市庐山五老峰下。苏辙《白鹤观记》:“庐山峰峦之奇秀,岩穴之怪邃,泉树之茂美,为江南第一。白鹤观总奇秀、怪邃、茂美,复为庐山第一。”②

  • 南新镇

    即今浙江富阳市西北七十六里南新乡。《元丰九域志》 卷5: “熙宁五年,省南新县为镇,入新城。”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巡司于此。明初废。(1)古镇名。(1)北宋熙宁年间降南新县置,在今浙江省富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