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夷县

平夷县

①西汉置,属牂牁郡。治所在今贵州毕节市东。西晋永嘉五年(311)为平夷郡治。东晋改为平蛮县。

②三国吴析番禺县置,属南海郡。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十五里。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名新夷县。

③北周大象元年(579)置,属离石郡。治所即今山西中阳县。隋开皇初属石州,大业初属离石郡。唐属石州。金明昌六年(1195)改宁乡县。

④唐武德七年(624)置,属西平州。治所即今云南富源县。贞观八年(634)属盘州。天宝后废。


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贵州省毕节市一带。属牂柯郡。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为平夷郡治。东晋改为平蛮县。(2)三国吴置,治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西。属南海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名新夷县。(3)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析离石县置,治今山西省中阳县。属离石郡。金明昌六年(1195年)改为宁乡县。(4)唐羁縻县。武德四年(621年,一说七年)置,治今云南省富源县。属羁縻西平州(后改名盘州)。后废。


猜你喜欢

  • 孟门关

    隋置,在今山西柳林县西北孟门镇。《寰宇记》 卷42石州定胡县: 孟门关 “周大象元年于此置孟门津,隋开皇六年改曰孟门关,在黄河东岸”。

  • 相思江

    在今广西桂林市南五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相思棣,长寿元年筑,分相思水使东西流。” 《明一统志》 卷83桂林府: 相思江 “源出卧石山下。有相思埭,唐长寿初筑,分相思水使东西流,东流合漓江,西流

  • 方山寨

    在今安徽舒城县南。《方舆纪要》卷26舒城县“阳山寨”条下:“县南五十里有方山寨,俱宋设戍守处。”

  • 小桃源

    在今四川简阳市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145简州:小桃源“在郡治望湖楼东,天水相接,放目无际,遥见云顶,耸翠半空,为西州第一。以桃花最多,故以小桃源扁之。又叠石作武陵洞口之状,迥然与尘寰相隔矣”。又称

  • 二层行溪

    即二赞行溪。今台湾省台南、高雄二县间之二仁溪。源出高雄县北旗山附近丘陵间,西南流至台南、高雄二县界上,西流入海。郑氏治台期间,为承天府与南路联系必经之地。

  • 济隆城

    又作济咙。即今西藏吉隆县东南吉隆。《清一统志·西藏》 藏地诸城: 济隆城 “在日喀则城西南七百四十里”。

  • 南越王墓

    在今广东广州市区北,解放北路西侧的象岗山。1983年6月发现。墓在山腹部,墓底距岗顶约20米。墓室南北长10.85米,东西最宽处12.43米,前部有前室和东西耳室,后部有主室和东西侧室,主室之后有后藏

  • 白羽

    即析。春秋楚邑。即今河南西峡县治。《左传》:昭公十八年(前524),“冬,楚子使王子胜迁许于析,实白羽”。即“析”。

  • 逢山县

    隋开皇六年 (586) 改临朐县置,属齐州。治所即今山东临朐县。《元和志》 卷10临朐县: 逢山县“取县西逢山为名”。大业二年 (606) 复改临朐县。古县名。隋开皇六年(586年)改临朐县置,治今山

  • 下东镇

    清置,属闻喜县。即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二十四里东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