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井
在今四川简阳市西。《舆地纪胜》卷145简州:平泉井“在平泉县。市民日汲于此者五百家,不随所汲多寡为之增损,县因得名”。
在今四川简阳市西。《舆地纪胜》卷145简州:平泉井“在平泉县。市民日汲于此者五百家,不随所汲多寡为之增损,县因得名”。
即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西北六十五里井家山。《魏书·世祖纪》:北魏太延五年(439),“蠕蠕犯塞,遂至七介山,京师大骇”。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右玉县西南。北魏太延五年(439年),柔然敕连可汗闻魏伐姑臧,乘
五代方镇名。后晋改永平军置,治所在京兆府 (今陕西西安市)。后汉改为永兴军。五代方镇名。五代晋置,治京兆府(治今陕西西安市)。领京兆府、棣州。汉改名永兴军。
唐置,属剑门县。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六十里剑门镇北大剑山口。大小剑山峰峦连绵,下有隘路如门,故名。地势极为险要,历为蜀之天然门户,皆为戍守处,兵家必争之地。唐李白 《蜀道难》 诗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又作统门水。即今吉林东南中朝界河图门江。《金史·太宗纪》: “命以徒门水以西,浑疃、星显、僝蠢三水以北闲田,给曷懒路诸谋克。” 明 《寰宇通志》 卷116: 徒门河 “流往建州卫东南千里,入于海”。
在今河南登封市北二十二里少室山阴五乳峰下,少林寺之北。为纪念初祖达摩而建。达摩是释迦牟尼第28传弟子,印度婆罗门禅宗师。泛海至此,传授禅宗,被推为始祖。现存殿房十余间,大殿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
一作奇尔吉兹淖尔、奇勒稽思泊。在清科布多东界。即今蒙古国乌布苏省吉尔吉斯湖。
又名桓公城。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北肥乡县西北十里。东汉废。《水经·浊漳水注》:邯沟“历邯沟故城东, 盖因沟以氏县也。《地理风俗记》:即裴城西北二十里有邯沟城,故县也”。西汉地节二年(前68年),
唐武德四年(621) 置,属东会州。治所在今山西岚县西北十五里合会村。六年(623)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宜芳县置,治今山西省岚县西合会村。属岚州。九年废入宜芳县。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载: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属附见有伯木古鲁万户。《汉藏史集》(藏文版)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乌思地区(前藏)有伯木古鲁(帕主)万户,其治所在
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东南板石庙乡。《清史稿·地理志》 伊通州: “东南: 大星岭,其东板石屯,伊通河出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