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台
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北八里。《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前661),“初,公筑台,临党氏”。即此。《方舆纪要》卷32曲阜县:庄公台“《志》云,在县东北八里”。
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北八里。《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前661),“初,公筑台,临党氏”。即此。《方舆纪要》卷32曲阜县:庄公台“《志》云,在县东北八里”。
一作石亭市。即今湖南醴陵市西四十八里石亭乡。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醴陵县图:县西有石亭塘。
在今广东湛江市东南乾塘镇。《清一统志·高州府》: 茂晖盐场 “在吴川县西南四十里。明洪武四年置。本朝康熙六年裁。今复”。设盐课大使于此。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在今广东省吴川市西南海滨。清设盐课司
在今湖北监利县东。《方舆纪要》卷78监利县:车木湾在“县东三十里。宋时江水尝涨决于此。明正德初亦尝冲决。为堤防要害”。
西汉元鼎六年 (前 111) 置,属沈黎郡。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南大渡河南岸。天汉四年 (前97) 为蜀郡都尉治。东汉延光元年 (122)属蜀郡蜀国都尉。三国蜀汉属汉嘉郡。十六国成汉时属沈黎郡,东晋永和
即今广东惠东县治平山镇。原为平山驿,清雍正八年(1730)于此置平山巡司。1958年改设惠东县。
即今山西太谷县东南之乌马河。《清一统志·太原府一》:回马谷水“在太谷县东南二十五里。源出辽州榆社县黄花岭,东经太谷县东南回马谷,因名。一名回马河,又名五马河。经祁县界,至文水县东四十里,入汾”。
在今四川成都市东风路大慈寺南。《方舆胜览》卷51成都府: 解玉溪 “在大慈寺之南。韦皋所凿,用其沙解玉则易为功”,因名。
即今江西金溪县东黄通乡。明弘治 《抚州府志》 卷2: 金溪县四十三都有黄通墟。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 卷2: 金溪县东南三十里有黄通墟。
春秋周邑。后属郑。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左传》: 隐公十一年 (前712),周王 “与郑人苏忿生之田” 有 “隤”。杜注: “在修武县北。”古邑名。春秋周邑,后属郑。在今河南省获嘉县西北。《左传》隐公
又名螺山、螺盘山。在今北京市怀柔县北。《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红螺山“在怀柔县北一(应作二)十里。高二百余仞,下有潭,潭中尝有二螺,色殷红,夕吐光焰,土人异之, 因以名山”。今仍名红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