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庐江郡

庐江郡

①楚汉之际分秦九江郡置,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泾县、宣州以西和江西信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汉武帝后治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三十里城池乡)。辖境相当今安徽巢湖市、舒城、霍山县以南,长江以北,湖北英山、广济、黄梅和河南商城等县地。东汉末废。

②三国魏置,属扬州。治所在六安县(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城北乡)。辖境相当今安徽六安、舒城、霍山、庐江等市县及寿县部分地。吴所置庐江郡治所在皖县(今潜山县)。辖境相当今安徽西南部。西晋时将吴置庐江郡并入,辖境扩大至长江北岸。移治舒县(今舒城县)。南朝宋属南豫州,移治灊县(今霍山县东北)。南齐建元二年(480)移治舒县。梁移治庐江县(今庐江县),属湘州。隋开皇初废。

③西晋置,属扬州。治所在阳泉县(今安徽霍邱县西北八十里临水乡)。后废。

④隋大业初改庐州置,治所在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西,唐移治今合肥市)。唐武德三年(620)改为庐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庐江郡。乾元元年(758年)改为庐州。


(1)楚汉之际分秦九江郡置,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泾县、宣城市以西和江西省信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汉武帝后徙治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巢湖、舒城、霍山等市县以南,长江以北,湖北省英山、武穴、黄梅和河南省商城等县市地。其后治所、辖境一再迁改。隋开皇九年(589年)废。(2)隋大业初改庐州置,治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庐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庐江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庐州。


猜你喜欢

  • 通星山

    在今广西苍梧县东北。《元和志》 卷37苍梧县: “通星山在县北六十二里。汉刘曜为太守,常登此山,仰观星历,因号通星山。”

  • 射襄城

    在今浙江嘉兴市北二十六里王江泾镇。《方舆纪要》 卷91嘉兴府: 射襄城 “在府东北三十里。《志》 云: 古战争地”。

  • 日铸岭

    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五十五里从上灶至王化等地的陆路交通线上。《舆地纪胜》卷10绍兴府:日铸岭“在会稽东南五十五里。产茶最佳”。宋欧阳修《归田录》卷1称:“腊茶出于剑、建,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 日注第

  • 北额港

    在今广东电白县东岭门镇东。《清一统志·高州府》:北额港“在电白县(治今电城镇)东三十里,接阳江县界”。

  • 六安县

    ①三国魏改六安侯国置,为庐江郡治。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城北乡。西晋改为六县。②北宋开宝四年(971)改盛唐县置,属六安军。治所即今安徽六安市。明洪武初废入六安州。1912年废六安州为六安县,属安徽

  • 刁江

    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为红水河支流。《清史稿·地理志》 永顺正长官司:“刁江、洪龙河下流也, 自河池流入司西北,东南流,经司治北,入安定土司。”西江上游红水河支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源于南丹

  • 脱豁改原

    即今黑龙江省宾县南,南祖岭一带平原。《金史· 世纪》: “世祖戒辞不失曰: ‘汝先阵于脱豁改原,待吾三扬旗,三鸣鼓,即弃旗决战。’”

  • 水井堡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水井堡在“府南二十里。有土城,周一里”。

  • 南宫县

    西汉置,属信都国。治所在今河北南宫市西北三里旧城。东汉属安平国。北魏属长乐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 (586) 复置,属冀州。大业初属信都郡。唐属冀州。北宋皇祐四年 (1052) 废入新河县,六年 (1

  • 东闾村

    即今河北清苑县(南大冉)东南东闾乡。明嘉靖《清苑县志》卷1:东南“四十五里曰东闾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