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庐江郡

庐江郡

①楚汉之际分秦九江郡置,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泾县、宣州以西和江西信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汉武帝后治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三十里城池乡)。辖境相当今安徽巢湖市、舒城、霍山县以南,长江以北,湖北英山、广济、黄梅和河南商城等县地。东汉末废。

②三国魏置,属扬州。治所在六安县(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城北乡)。辖境相当今安徽六安、舒城、霍山、庐江等市县及寿县部分地。吴所置庐江郡治所在皖县(今潜山县)。辖境相当今安徽西南部。西晋时将吴置庐江郡并入,辖境扩大至长江北岸。移治舒县(今舒城县)。南朝宋属南豫州,移治灊县(今霍山县东北)。南齐建元二年(480)移治舒县。梁移治庐江县(今庐江县),属湘州。隋开皇初废。

③西晋置,属扬州。治所在阳泉县(今安徽霍邱县西北八十里临水乡)。后废。

④隋大业初改庐州置,治所在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西,唐移治今合肥市)。唐武德三年(620)改为庐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庐江郡。乾元元年(758年)改为庐州。


(1)楚汉之际分秦九江郡置,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泾县、宣城市以西和江西省信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汉武帝后徙治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巢湖、舒城、霍山等市县以南,长江以北,湖北省英山、武穴、黄梅和河南省商城等县市地。其后治所、辖境一再迁改。隋开皇九年(589年)废。(2)隋大业初改庐州置,治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庐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庐江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庐州。


猜你喜欢

  • 华山集

    即今江苏丰县东南三十里华山镇。元曾设巡司于此。

  • 赫斤部

    亦称黑金、赫哲。清初分布于我国东北松花江下游及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因穿鱼皮衣和使犬驾拽雪撬,被称为鱼皮部或使犬部。清杨宾 《柳边纪略》 卷3: “自宁古塔东北行千五百里,住松花江、黑龙江两岸者,曰剃发黑

  • 黄子湖

    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北。《清一统志·扬州府一》: 黄子湖 “在甘泉县西北六十里。东通官河,西至宋口”。

  • 三石山

    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北。明金幼孜《北征录》:“晚次通川甸,即应昌东二海子间。上登山遥望,指海边石山曰:‘此即三石山也’。”

  • 延平卫

    明洪武元年(1367)置,属福建行都司。治所在福建南平市东。辖将乐、永安两守御千户所。清顺治十八年(1661)废。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治今福建省南平市东。属福建行都司。洪武四年辖将乐千户所。正

  • 通州千户所

    明洪武中置,属扬州卫。治所在今江苏南通市。后废

  • 巴渠县

    ①南朝宋置,属巴渠郡。治所在今四川宣汉县东北下八乡(下八庙场)。《寰宇记》卷137巴渠县:“以境在巴州宕渠内,故为巴渠县。”隋开皇初废。唐永泰元年(765)复置,属通州。太和三年(829)属开州,四年

  • 良辅镇

    北宋置,属澄城县。在今陕西澄城县北五十里良辅河。《清一统志·同州府二》:良辅镇“旧有唐魏郑公庄,故名”。古镇名。北宋置,在今陕西省澄城县北。后废。

  • 池蓬砦

    北宋嘉祐三年(1058)置,属辰州。即今湖南沅陵县东北一百三十里洞庭溪。明置池蓬巡司。

  • 吾家山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邓尉山支峰。《清一统志·苏州府一》:吾家山“居民以植梅为生,花时一望如雪,香风度十余里。前抚臣宋荦题‘香雪海’三字镌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