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集
即今山东胶州市西南张应镇。民国《增修胶志》卷7《古迹》:张应院报恩寺“在邑西南七十里,古之大刹也……寺中有古碑卧地,因地邻张应,故名张应院。寺为元至正元年建”。
即今山东胶州市西南张应镇。民国《增修胶志》卷7《古迹》:张应院报恩寺“在邑西南七十里,古之大刹也……寺中有古碑卧地,因地邻张应,故名张应院。寺为元至正元年建”。
即今湖南浏阳市东南六十二里文家市。清光绪《湖南通志》卷29载:浏阳县南有“文家市”。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此会师,毛泽东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到湘赣边界农村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
集镇名。在云南省红河县北部、勐龙河北岸。勐龙傣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510。傣族语“勐”为地方,“龙”为大,意即“大地方”,因依山临河处小坝子,较开阔,故名。产稻、甘蔗、香蕉等。县糖厂驻此。有公路接红
一名峰山。在今安徽东至县北。《方舆纪要》卷27建德县:玉峰山“在县治南。绝顶奇石,光莹似玉”。俗称马鞍山。在江苏省昆山市西北部。周围1.5千米,海拔80米。一峰突起原野,有“真山似假山”之说。山上胜迹
五代方镇名。后唐同光二年 (924) 置,治所在新州 (治今河北涿鹿县)。领新、妫、儒、武四州。天福初地入契丹,废。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置,治新州(今河北涿鹿县)。五代晋天福元年(936年)地入
三国吴建。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东兴镇一带。《三国志·吴书·丁奉传》:“魏遣诸葛诞、胡遵等攻东兴,诸葛恪率军拒之。”即此。
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十里。山有九井,相传桓温所凿。《文选》卷22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一首。李善注引庾仲雍《江图》曰:“姑孰至直渎十里,东通丹阳湖,南有铜山,一名九井山。山有九井,井与江通。”《资治
在今河北蠡县南。又名唐河。《方舆纪要》卷12蠡县:杨村河,“《志》云:滋河、沙河、唐河之水, 自祁州合流,经博野县而合为三岔口,入县界为杨村河,引而东,初自县东南流入河间府境,其后自兰家圈口北决, 由
唐西域骨咄国都城。在今塔吉克斯坦库尔干秋别北。
西汉置,属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北三十里乡城。以徐福求仙为名。元延元年(前12) 成帝封胶东共王子炔为徐乡侯,即此。东汉省。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龙口市西南,属东莱郡。东汉时废。
唐置,属黎州。在今四川甘洛县西北。乾元二年 (759) 改置大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