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名。又称希水左县。南朝宋元嘉中置,治今湖北省浠水县。属西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名兰溪县。
即今广东化州市北丽岗镇。明万历《高州府志》卷1:化州有尖岗墟。清光绪《高州府志》卷10化州:尖冈墟在“州北三十里”。
又作洪池、鸿池。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汉晋故城东二十里,今偃师市西。《水经·谷水注》: 谷水自洛阳城东南,“又东注鸿池陂。池东西千步,南北千一百步,四周有塘,池中又有东西横塘,水流径通”。北魏亦作洪池。久湮
即今广东高州市东新垌镇。清光绪 《茂名县志》 卷2: “县东道路,自城东门外,而谢鸡,而新洞。”
即今山西闻喜县西南柏林乡。1943—1946年晋冀鲁豫边区置稷麓县治此。
元名益图,为大漠南北交通要地。在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达里干嘎南。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 燕王朱棣获北元太尉乃儿不花、丞相咬住等于此; 永乐八年 (1410) 朱棣北征又过此地,命臣僚致祭山川,更名其
亦作金家楼。在今河南虞城县南。清光绪《虞城县志》 卷16: 同治元年 (1862),“教匪郜守正盘踞商丘金家楼”。即此。在今河南省虞城县南。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郜永清等领导白莲教起义于此。
①亦作金山驿。即今四川德阳市东北金山镇。《清一统志·绵州》: 金山驿,“本朝乾隆三十五年裁罗江典史,设县丞驻此。嘉庆七年仍设罗江县,裁驿丞”。②即今四川西充县东南三十里金山乡。明正德《四川志》 卷15
元置,即今湖南临湘县。明改为驿。
在今河北滦县南。《新唐书·地理志》平州马城县:“东北有千金冶。”为冶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