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又名扎西奇寺。在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二里处,是我国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 (1709),“拉卜楞”是藏语 “拉章” 的转音。“拉章” 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寺院占地一千二百三十四亩,可容喇嘛三千多人。建筑高大雄伟,华丽夺目,寺内珍藏文物数万件,藏文经典、书籍六万余册,在全国喇嘛寺中名列前茅。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旧称扎西奇寺。在甘肃省夏河县城西1千米处。南面曼达拉山,北依龙山,大夏河流经两山间,冲刷泥沙,成一盆地,藏族人民称为聚宝盆,寺建在盆地上。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始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之一。规模宏伟,占地约 1300 余亩。原有六大扎仓(学院)、十八囊欠(活佛公署)、十八拉康(佛寺)以及金塔、辩经坛、藏经楼、印经院、经轮房(即嘛呢房)等建筑,寺西有嘉木样别墅和花园,遍布山腰以上,崇楼广宇,金瓦朱甍,墙垣均红、黄色,寺顶四隅立铜质鎏金宝瓶,飞檐描金错彩,华丽非凡。其中寿禧寺为六层宫殿式建筑,内供铜佛像一尊,为全寺最高处。僧舍万间,粉垩如雪,建于寺下平地上,近处有千手观音殿,寺内珍藏文物数万件,藏文经典、书籍6万余册,在全国喇嘛寺中很有影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拉卜楞寺


猜你喜欢

  • 荐福山

    即横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十五里。《吴郡志》 卷15: 踞湖山,“钱氏 (吴越) 有国日,造寺于山下,曰荐福寺。至今里人不以踞湖名山,或以寺名名之”。

  • 哈尔套街

    即今辽宁彰武县西北九十里哈尔套镇。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 于此设县丞,民国改县佐。原名哈日陶力盖,蒙古语意为黑头山,以镇北低山呈黛色而得名。

  • 明德门

    ①唐长安郭城南面的中门。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南郊杨家村西南。建于隋初,门下开五个门道,故俗称五门。宋人张礼 《游城南记》 载: “盖京城之南凡三门,中曰明德门,今谓之五门。” 其北与皇城朱雀门相对,高宗

  • 临浦市

    即今浙江萧山市南二十八里临浦镇。唐元稹 《生春》 诗: “雨移临浦市,晴候过湖风。”即此。

  • 竹邑戍

    北魏改竹邑县置,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魏书·灵征志下》:“高祖延兴元年十二月,徐州竹邑戍士邢德于彭城南一百二十里,得蓍一株。”即此。

  • 嵩阳宫

    在今河南登封市北五里。北魏太和八年(484) 建嵩阳寺。唐改为观,五代周始作书院。宋改天封观。元至元间改名嵩阳宫。院内有古柏三株,相传汉武帝登嵩时封三将军。柏今存其二。大将军柏周长约六米,二将军柏周长

  • 和色尔河

    一名赫色勒河。即今新疆拜城县东克孜勒河,为渭干河支流。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70:和色尔河 “源出拜城县东北四百五十里之大达巴尼岭,西流三十里至伯什克摆草场,又西流一百六十五里至阿尔通伙什卡,折而南

  • 乌撒土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乌撒路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十六年(1383)改属四川布政司。清康熙五年(1666)改置威宁府。

  • 上水河

    在今云南保山市内。《方舆纪要》卷118保山县:上水河“在城内。又有下水河,源出九龙池及宝盖山箐,合流入城,贯穿委港而达于东河。东河亦曰郎义河,源出龙泉,流经郎义村合清水河,南入峡口洞”。集镇名。在山东

  • 珥陵镇

    亦作珥村、珥城。即今江苏丹阳市南二十五里珥陵镇。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 移丹阳县主簿驻此。在江苏省丹阳市南部、丹金溧漕河两岸。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珥陵,人口6800。传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