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梓桐山。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东十里。《方舆纪要》 作 “梓潼山”。
即升仙桥。在今四川成都市北沙河上。《资治通鉴》:唐咸通十一年(870),南诏军攻成都,“官军至城下与蛮战,夺其升迁桥。是夕,蛮自烧攻具遁去”。胡注: “升迁桥即升仙桥。秦时李冰所起,旧名七星桥。”迁又
东魏将侯景所筑。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五十里蓼坞西北。唐武德二年 (619) 怀州侨治于此。四年 (621) 还治河内县 (今沁阳市)。咸亨四年(673) 置柏崖仓。
即柴河堡。在今辽宁开原市东南柴河堡。《清太祖实录》: 明万历二十 一年 (1593) 九月,努尔哈赤追击扈伦叶赫部为首九部兵,“至哈达国柴河寨南渥黑运之处”。又作柴河堡、钗哈寨。在今辽宁省开原市东南。
①在今浙江宁波市东北甬江入海口东岸。《舆地纪胜》 卷11庆元府: 金鸡山 “在定海县之海门。相传山有金鸡,正镇海门”。清薛福成 《笠山宏远炮台铭并序》: “招宝山扼其北,金鸡山峙其南,最据形胜。”②在
1938年置,属甘肃省。治所在乌龙泉 (今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北部)。1950年改设肃北自治区。1938年由安西、玉门等县北部析置,治今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东北公婆泉。1939年6月徙治将军台。19
唐置,为羁縻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北境。唐羁縻州。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突厥苏农部置,属定襄都督府。确址不详。后侨治宁朔县(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界。
①北周天和元年(566)置,治所在嘉诚县(今四川松潘县)。辖境相当今四川松潘县境。隋开皇七年(587)废。②隋开皇七年(587)改邓州置,治所在尚安县(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寰宇记》卷134文州:废扶
在今北京市昌平区西南。《明宣宗实录》卷112: 宣德九年 (1434) 九月癸未,“车驾发京师,驻跸唐家岭”。即此。古山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区西南。明宣德九年(1434年),宣宗北巡;正统十四年(144
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濠水入淮口东岸。《寰宇记》卷128濠州钟离县:“废小东城在州东北三里。按《宋书》:泰始二年筑, 以镇濠口。”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濠水入淮口之东岸。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筑。北齐天